慈善公益报>要闻
陕西宝鸡:打造“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
2019-09-29 20:43:3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家住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的赵林秀,是交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赵林秀的丈夫患上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

      为了挣钱养家,赵林秀果断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年轻的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时刻关心丈夫的病情,微薄的收入无法满足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2017年,村干部结合赵林秀家的实际情况,为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赵林秀在村里老年人互助幸福院负责做午饭,保证每个月能有稳定的收入。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宝鸡市在产业脱贫方面,以“龙头企业+ 合作社+农村能人”的嵌入式产业脱贫模式,保障贫困户收益。同时,当地做优种养技术提升服务、项目建设优化服务、资金扶持保障服务、营销对接增效服务、主体规范升级服务五大服务体系保障,促进产业扶贫健康发展。

      据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宝鸡市采取主体带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等方式,将贫困户深度镶嵌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我们着力打造‘嵌入式’产业脱贫的‘宝鸡模式’,其中‘嵌入式’产业脱贫以千阳县‘搭载式’(龙头企业加贫困户加合作社模式)、麟游县‘十户一体’互助组模式为代表,将扶贫政策落到了实处,有力的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宝鸡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嵌入优势产业发展板块,改单打独斗为区域化发展。在5个片区县和集中全市70%人口的北部乔山、南部秦岭、西部关山,突出发展以苹果、猕猴桃为主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主的乳业、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蜂、食用菌等特色养殖业,同步配套建设陇县羊乳品等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将贫困地区嵌入到区域发展的大板块当中。建立村、户两级扶贫“项目超市”,将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扶持资金物化为具体项目,进入“超市”成为“商品”,进“超市”选购“商品”。目前,全市521个贫困村均有特色主导产业,有劳动能力的7.7万户贫困户实现中长线增收产业全覆盖。

      此外还开展了校地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在贫困地区共同建设苹果等9个试验站(基地)。示范良种技术面积2000多万亩、专家教授每年驻站200天以上,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开展科技人员“结穷亲”活动。成立畜牧、果菜、粮油等7大类68个专家团队,与贫困镇村结对子开展技术培训,依托市县镇农技服务体系,在每个贫困村设立和选拔产业技术服务小分队和产业发展指导员,1006名农技人员与4788户贫困户结亲交友。点对点指导产业发展,使每户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能掌握2-3项实用技术,将能人大户、乡土人才与贫困户组成互助组。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互相学习、互助发展。累计组建互助组319个,覆盖贫困户4520户。

      赵林秀告诉记者:“自2018年5月开始,我又有了新角色,我成了村里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赵林秀说,在合作社务工除了日常打扫鸡圈外,她也学习到了不少防疫技术。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宝鸡市已累计脱贫51万人、退出贫困村478个,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0%降至2018年底的2.2%。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