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个目标,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健康扶贫取得明显成效,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把药送到贫困患者家门口
“以前,像我这样虽然患有冠心病,但没有并发症,是不能办理慢性病证的,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慢性病鉴定,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自己的药,这真得感谢政府啊!”近日,在村卫生室慢病集中领药点拿到慢性病药品的竹溪县汇湾镇船丰村78岁老人刘家秀高兴地说。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湖北十堰市竹溪县,由于大山阻隔,许多居住偏远、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的贫困群众,每次到乡镇卫生院取药十分不便。为切实满足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就近看病就医用药的迫切需求,节约看病取药成本,有效解决贫困户取药不方便、“最后一公里”用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竹溪县卫生健康局、竹溪县医疗保障局、县人保财险竹溪支公司三家单位近日联合出台了《打通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用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以下简称《机制》)。《机制》明确规定,县卫生健康委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审批,统筹协调门诊慢性病患者药品储备供应,县医保局负责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常监管、基本医保审核、基金拨付,县人保财险公司负责补充医疗保险审核、基金拨付以及指导村级领药点日常工作。同时,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药品采购供应,指导村卫生室合理用药,对慢性病患者跟踪管理,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本村慢性病药品发放。
《机制》的出台,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预期,为该县305个村的贫困户切实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确保贫困群众共享精准扶贫政策的“红利”。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为了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5岁的陈庆林家住福建莆田仙游县度尾镇下洲社区,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已失去劳动能力,且家庭遭受变故,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10月,陈庆林与度尾卫生院的包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此后,村里的卫生所便成了陈庆林最常去的地方,同时他也会隔三岔五来到度尾卫生院,接受签约家庭医生林晓敏的医疗指导。
今年6月中旬,陈庆林由于肺气肿导致呼吸困难,情急之下,他赶紧联系林晓敏医生。接到电话,林医生立即着手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很快,陈庆林通过绿色通道住进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一周之后,陈庆林病情好转出院。“多亏有了好政策和这些好医生,现在贫困户看病就医变得简单了。”陈庆林说。
据悉,从2017年起,莆田市全面启动部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组建540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27466人,签约率100%,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签约服务的全覆盖。
“一站式”结算让患者看病不愁
家住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塔峪村的李建海,因患有脑出血后遗症,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以前,他每次住院时都需要自己先缴清所有费用,出院后再去办理新农合报销,不仅麻烦,而且由于家庭贫困,他每次筹集住院费用也非常不容易。
日前,李建海再次入住周至县人民医院。出院时,他和母亲吴月英来到医院的“一站式”结算窗口缴费。很快,工作人员为他们办好了结算手续,令他们惊喜的是,这次住院共花费8140.5元,新农合报销了6555.3元、医疗救助报销了1109.64元、县上给买的健康扶贫保险报销了475.56元,他们自己不用负担一分钱。
李建海一家人的方便和惊喜,源于西安市近期出台的健康扶贫新政策。今年6月,西安市启动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凡在市域内新农合协议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参合患者,出院时都可以通过“一站式”结算系统,即时结算住院费用。参合贫困人口由医疗机构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顺序进行结算,只需缴纳个人自付费用,其余部分由医疗机构垫付。
据记者了解,目前西安市52家市级新农合协议医疗机构、12个统筹区县的所有县级医疗机构均已开通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实现了统筹区县全覆盖、参合人群全覆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