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严德本 王桂华 本报记者 李济慈)日前,江苏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老区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市“三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润苗筑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南通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举行。南通市副市长赵闻斌出席仪式并讲话,市“三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市教育局、市扶贫办等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南通市崇川、港闸、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受助学生代表及媒体记者120余人参加会议。仪式由市“三会”理事长秦厚德主持。
市“三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善平首先介绍了助学扶贫和“润苗筑梦”活动的开展情况。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三会”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和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为党和政府分忧、帮贫困百姓解难”的理念,积极参与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建设,在筹募资金抓好产业化项目扶贫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扶贫,实施了多项举措。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持续抓好职教基地建设。海安双楼职中是“新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面红旗”。1995年,市老促会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批准该校为黄桥老区人才培训基地,享受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2013-2018年,市“三会”系统为在基地就读的贫困学子1160人(次)发放助学金176万元,并由基地减免相关费用150万元;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协助广东国华中学招生。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收优秀贫困生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中,学生从报考国华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2013-2018年,如东、海安、如皋共录取64人,占全省录取总人数的34%。今年全市推荐35名学生报考,录取5人,占全省总录取人数的24%;未录取的30人在本地高中就读期间,享受碧桂园集团每年5000元的爱心资助;三是努力做大基金盘子,逐步增加助学投入。市老区扶贫基金会2008年建立之初,仅有原始基金400万元,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基金总量达到1.38亿元,每年可以安排使用的增值资金约有1300万元左右。基金增值资金用于助学的比例从2015年的15%提高到20%。2013-2017年,老区扶贫基金共发放助学资金851万元,资助贫困学子4990人次,资金总量和资助人数约为前5年的4倍。2018年,市“三会”系统共组织各类助学投入40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492人。今年市区崇川、港闸和开发区三个分会计划安排“润苗筑梦”助学资金60万元左右,已审定资助学生243人。其中,大专以上165人,高中生18人,初中生24人,小学生36人;四是不断丰富助学内涵,着力提升扶贫质效。近年来,市“三会”组织市区分会联动实施“润苗筑梦”助学计划,探索开展系列活动,突出励志教育,丰富助学内涵,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向全市推开。市“三会”开启了与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新一轮联合助学,开展了与甘肃庆阳革命老区的对口合作,还将在六县(市)区建立职教扶贫基地,使“润苗筑梦”助学活动在更广范围延伸。
仪式上,与会嘉宾向来自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80名贫困学子代表发放了助学金,共计24万元。
受助学生代表尹文杰、高徐洋、蔡陶丹先后发言,表达了对社会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表示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努力,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学勤在讲话中勉励受助学生不忘初心,常怀感恩,关爱家乡,发愤图强,把报国之志落实到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上。
赵闻斌副市长在讲话中对市“三会”组织开展的“润苗筑梦”扶贫助学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就深入开展扶贫助学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他强调,一要深化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参与扶贫助学的积极作用。多年来,市“三会”坚持把助学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通过逐步加大老区扶贫基金的助学比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募集和合作助学,为家庭困难学生献上一份爱心、为社会传递一份真情、为教育增添一份力量,其意义不仅在于实实在在地资助帮扶了一大批贫困学子,更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营造全民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今后,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广泛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参与扶贫助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把教育扶贫这项造福社会、成就未来的工作抓实抓好;二要砥砺奋进,自觉践行立志成才、回报社会的理想追求。希望受助同学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不断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不忘感恩,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真心关爱、父母的养育之恩转化为立志成才、感恩社会的强大动力;三要凝聚合力,不断完善助学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助学扶贫作为事关民生、惠及子孙的慈善事业和德政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市“三会”要继续放大老领导老同志觉悟高、经验多、接触广的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做好助学扶贫工作。要夯实助学扶贫工作基础,壮大助学扶贫资金实力,在继续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重点加大社会募捐力度,探索定向、冠名、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助学扶贫渠道和平台,吸引和集聚更多社会爱心资源。要凝聚助学扶贫工作合力,使市“三会”系统的助学扶贫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相衔接,与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努力把“润苗筑梦”助学活动打造成老区扶贫开发的特色品牌。市、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形成高效沟通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齐心协力开创扶贫助学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