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十八洞村扶贫样板打造幸福新湖南
2019-07-30 20:40:0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和全国一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三湘大地“旧貌换新颜”。湖南人民艰苦奋斗,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跨越,GDP总量从1952年的27.81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64万亿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提出的“精准扶贫”“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精神,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湖南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是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在2017年2月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28元,村集体经济从过去的空白村发展到53.68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扶贫要抓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下一代教育三件大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嘱托湖南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并强调“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现在五年半过去了,如今的十八洞村欣欣向荣。

      要使一个地方的扶贫能够长久持续下去,最后还是要有产业。十八洞村人均四分地,单靠这四分地脱贫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找出一条符合十八洞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十八洞村后来抓产业扶贫,首先发展了猕猴桃产业,有老百姓入股的,有老百姓自己直接种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农业技术人员给予直接指导。现在猕猴桃、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成了十八洞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其次是发展刺绣,十八洞村作为一个苗寨,家家户户会刺绣,过去藏在深闺无人识,现在把农民组织起来搞刺绣,把苗绣工艺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甚至还作为礼品被送到世界各地。苗绣产业发展起来后,村里不少妇女原来在家里没什么活干,现在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十八洞村山清水秀,周边风景独特。为此,十八洞村农民就开始搞家庭旅馆、农家乐,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使农民增加了致富门路。有一位企业家来到十八洞村,问十八洞村“洞”在哪里?当地农民就领着他去看洞,结果发现十八洞村有不少自然矿泉水,且水质非常好,然后该企业家决定办一个矿泉水厂并取名“十八洞”。企业每销售一瓶水,就给十八洞村集体经济一分钱,还在水瓶上印上“饮水思源”四个字,这样既吸收了十八洞村的一部分劳动力就业,也增加了十八洞村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过去的十八洞村进不去、出不来,很难摆脱贫困。十八洞村通过修建通村通组公路、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而且为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村能不能搞好,关键是村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也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脱贫的一个关键措施。十八洞村农民选出了新的村委会,党员选出了新的党支部、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人心凝聚了起来。

      现在湖南省还有20个贫困县没有摘帽。7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过年后第一天上班,湖南20位省级领导不打招呼、事先不踩点、不用陪同接待、不指定到哪一户人家,直接到20个贫困县走村串户,了解农民的愿望特别是贫困户生活状况,然后回来再一起研究怎么脱贫。20位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一起立下军令状,帮助这20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总之,我们对到2020年实现彻底脱贫很有信心。”

      早在3年前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时曾提出,要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发展愿景,现在三湘人民正满怀信心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