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19-07-26 17:19:0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馨雨)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残疾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尊重残疾人意愿、保障残疾人权利、注重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推动着残疾人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7月25日,《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发布,该书对70年来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进行了全面、客观、真实的介绍。70年来,残疾人获得了平等地位,享受到了应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大举措,残疾人事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改善民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题主线。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时配套实施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残疾预防、特殊教育等专项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加大了针对残疾人的民生改善的投入,按照普惠、优惠+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从一系列监测情况看,残疾人小康进程总体比预期的还要好。尤其是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民生服务和公共服务方面甚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人群上来看,补短板主要是解决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的问题。其中,贫困残疾人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人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把贫困残疾人、老年人等作为群体攻坚的重点。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把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作为专门一节,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进,确保到2020年,贫困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来,中国政府将600多万农村残疾人纳入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范围,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的人数,在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前大约600多万,截至2018年年底,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残疾人减少到170万左右,大致一年减少100多万,相当不容易。因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难度较一般人口难度更大,今明两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扶贫的力度,兜底保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要努力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脱贫,还要努力让他们解困,努力解决好这些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保证他们如期摆脱贫困,确保一个人不掉队。
      对残疾人实现小康目标的认识,既要放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下考量,同时还要放在国家确定的现行脱贫标准下来评价;既不能超越国情,也不能降低标准。因此,小康指标完成进度中,更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实际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现实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