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慈善精准扶贫新篇章
——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钟山慈善行动
暨首届江苏慈善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2019年6月19日)
图为蒋宏坤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千里鸿雁至,夏水满春山。6月的南京,阳光灿烂,百花盛开。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2019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钟山慈善行动暨首届江苏慈善论坛”。首先,我谨代表论坛主办方,向光临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和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颁布,为慈善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赋予了法律意义和行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慈善事业十分重视,提出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调动全社会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强调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精准扶贫,向全党发出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和进军号。一个月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半个月前,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召开……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本次论坛的举办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共同探讨现代慈善理念下如何加强长三角一市三省间的慈善精准扶贫合作联动,推进长三角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一句古语提醒大家,“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知其本”“明其道”。本次论坛,我想就做好新时代慈善工作谈点想法与思考,与在座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共同探讨:
第一,一项事业有一项事业的传承,慈善事业传承到今天,慈善公益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慈心为民”初心不变。
世界现代慈善事业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远早于西方,先秦时期就已有文字记载。
新中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十年来,中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不仅慈善捐赠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更重要的是现代慈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现代慈善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法治化。国家《慈善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迈入了依法行善的新时期。江苏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慈善条例》,把慈善为民、依法行善化作一种理念,一种能量,引导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随着慈善事业走上法治化轨道,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慈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透明、阳光操作成为法治化背景下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词。
二是大众化。今天的慈善事业已经从“精英慈善”走向“大众慈善”,募捐方法的多元性,救助形式的多样性,慈善组织的普及性,让“人人可慈善,人人皆慈善”蔚然成风。慈善是每个人的事业,慈善的本质不仅仅是富人的回馈,更多的是普通人与普通人的互助。
三是一体化。现代慈善已经走出单个区域,向整个社会的跨界融合发展。我们和多个部门联合驻苏央企,围绕扶贫攻坚重点难点,开展慈善精准扶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区域来看,当代慈善事业呼唤我们走向一体化的融合之路,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行动,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四是数字化。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也在改变着慈善,现代慈善要拥抱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开展网上慈善。许多兄弟省市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面对势不可挡的“互联网+”时代潮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努力前行。
无论现代慈善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不要忘记:“慈心为民” 永远是慈善事业不变的初心!都要牢牢记住,慈善事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第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慈善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为此勠力同心。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慈善工作的任务也在发生变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新使命。
《慈善法》将扶贫济困写进总则,位列六大类慈善活动之首。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为慈善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使命担当。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了三个“聚焦”的重要指示,其中,第一条就是“要聚焦脱贫攻坚”,这是党对民政和慈善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扶贫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慈善精准扶贫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联合组织部、民政厅、扶贫办、国资委等部门,动员驻苏央企积极参与慈善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此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同志作了重要批示,三位副省长分别参加动员会议,驻苏央企积极响应,奉献爱心,29家驻苏央企与省慈善总会签订捐赠协议,协议认捐8000多万元,彰显了驻苏央企的政治自觉和社会责任。
我们针对因病致贫特困人群,实施慈善精准扶贫大病保险项目,为苏北重点贫困片区23.96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重病患者医疗自付部分提供保险救助,每位患者当年最高赔付10万元。两年多来,支付保费2400多万元,赔付率达到90%,帮助患有重病的困难群众切实减轻了就医负担。
针对因残致贫特困人群,实施光伏助残项目,联合残联、电力、农垦等单位共同参与,该项目共出资9000万元,为苏北贫困片区5000户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安装发电设备,受助家庭年可增加收入3000多元。
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际,联合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和苏北五市,筹集2600万元善款,实施光彩慈善安居工程,帮助特困家庭改建危房。
根据贫困家庭失学儿童和孤儿上学难的实际,联合妇联、共青团,出资3000多万元,保证他(她)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2010年起,我们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实施“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已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儿童大病慈善救助体系,现已救助2.3万人次,省市县三级共发放救助款2.5亿元。
我们从2006年开始,联合民政部门募集7000多万元善款,持续开展“情暖江苏”春节向困难群众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带动全省各地配套慰问款物达10亿多元,让数十万户困难家庭得到及时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时间的年轮铭刻着发展的轨迹,也见证了新时代慈善人新的作为。
第三,一个战略有一个战略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慈善事业任重道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宏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慈善人要顺势而动,有所作为。
一市三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一市三省共同的文化标识、共通的文化根脉、共有的精神家园,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提供了力量的源泉;一市三省联系越来越紧密,来往越来越便捷,为共同实施救助项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思路,共同谋划长三角慈善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实现“1+3>4”的效果。
这次论坛签署了“2019长三角一体化——慈善精准扶贫·钟山联合行动计划”。从上海首先举办慈善论坛并发布慈善联合宣言,到浙江举办“西湖论善”,再到这次慈善精准扶贫“钟山行动”……一年来的历程清楚地表明,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已经从共识走向行动。我们期待着“钟山行动”尽快转化为“慈善成果”,努力开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今天,我们共同行进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如期完成慈善精准扶贫大业,需要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价值的导航。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无论我们做了多少慈行善举,无论我们收获多少感动与感激,我们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都不能忘却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将慈善的力量温暖到每一个角落,让慈善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