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03-18 10:12:26    慈善公益报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慈善公益报( 本报记者  王学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民生”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立6项专项附加扣除。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棚户区住房改造62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回望过去一年,这一组组民生数字,一张张民生清单的背后,是党中央殷切的民生情怀。展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连日来,代表委员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母爸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飘倍感温暖。“发展‘互联网+教育’,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这些民生实事,细致入微,直抵人心,让群众充满期盼。”陈飘说,“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最能说明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现在我们村,村民小病不用进城,学校有了更好的老师,道路也都硬化了,村民钱袋也都鼓了起来。”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族未来。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报告中两个“更”字的增加,彰显出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孙兵反复品味这两个“更”。“有质量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公平中,我理解,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的基本要件,而教育质量又是教育公平的最高实现形式。”孙兵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在孙兵看来,这些要点,呼应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盼。
      孙兵的感悟来自荆门的教育实践。近年来,荆门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流动人口子女、特殊教育学生三个重点群体,使他们“有学上”。同时,荆门全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学区化改革,带动城乡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建立协作体、联盟体,促进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围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我们要更加踏实地走下去。”孙兵说。
      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解决因病致贫、返贫,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乡村医生是重要环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表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乡村医生人才短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较低等,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牛朝诗代表建议,一是加大乡村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拓宽乡村医生岗位人员补充渠道。二是设立激励机制,吸引全科医生、城市退休医生加入乡村医疗队伍。三是将乡村医生的培训纳入全科医生的培训,帮助乡村医生真正提升服务能力。另外,还要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完善村医养老保障制度,使乡村医生留得下、稳得住、过得安。
      “治病当然非常重要,但是防病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目前我国90%的资源用于治疗,预防仅占10%,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在忙于治疗已病,而没有过多的关注疾病预防。如果防病做好了,医保资金可以大幅下降。”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看来,有了病,要看得起、看得好,但治本之策还是要让群众少生病。为此,他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正常运转的财政投入前提下,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与财政支出增长水平保持同步。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实现全民覆盖?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市长刘建洋建议,通过核查摸清未参保人员,实行精准参保,重点挖掘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同时,对城乡低保户、贫困户等困难群体缴纳养老保险进行补贴,扩大养老保险对困难群体的覆盖面。
      “要建立全国统筹公平统一的养老金统筹调剂体制机制,以逐步解决我国区域性养老金统筹不充分、不均衡的严重问题,全面促进小康目标的实现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些政策将有助于解决企业养老金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将保护、关爱儿童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继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强城乡困境儿童保障”,今年,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庹勤慧认为,保障困境儿童教育,是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然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法规界定不够清晰、社会托底机制缺乏、救助监督和效果评估机制欠缺、失学率和辍学率较高、教育质量低下等。针对这些问题,庹勤慧代表建议由相关部委牵头,指导相关省市制定困境儿童集中育养学校建设计划,首先在贫困县(市、区)展开,列入各贫困县(市、区)脱贫攻坚计划。学习一些成熟公益学校的先进经验,采取政府监督、社会力量兴办、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困境儿童集中育养学校建设。
  庹勤慧表示,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就有这样民办纯公益性质的“困境儿童集中育养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困境儿童集中养育”模式示范。“困境儿童集中育养学校”既养又教的模式,解决了困境儿童保障义务阶段困境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医疗、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是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章节中专门提出:“要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宫蒲光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慈善事业是有益于民生、有益于社会的伟大事业,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与骨干力量,在社会保障体系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组织专业化、人道救助、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他表示,一个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慈善组织应该具备至少四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政治信仰。慈善组织要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意识,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绝对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其次是法律意识。慈善组织各项业务的开展都要以《慈善法》为准则,要深入研究《慈善法》以及配套规定,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仅要做遵守《慈善法》及相关规定的示范者,更要做慈善精神的践行者,慈善文化的推广者,让更多民众了解慈善,参与慈善,在社会上形成“人人皆为慈善”的风尚;第三是业务能力。慈善组织要坚持开展慈善项目及活动,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筹募能力。要结合社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利用各种渠道与平台,结合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使募捐与救助做到便捷快速、反馈及时,公开透明,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与社会公信力,使慈善理想有的放矢,慈善活动效益最大化;第四是文化底蕴。一个优秀的慈善组织不仅是具体事务的操作者,更是慈善事业政策理论的研究者。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随着《慈善法》的深入实施,我国组织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现代慈善体系构架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慈善事业政策理论和慈善文化研究的滞后问题日渐突出。因此,要进一步研究慈善政策理论和文化,努力推进慈善事业政策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慈善组织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