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康复辅具“以租代购”创造幸福康养生活
2019-01-21 09:53:0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近年来,共享经济模式百花齐放。近日,运用共享经济模式进行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成了人们热议话题。

      这源于岁末年初,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以提高人民群众通过租赁方式配置康复辅助器具比例。

共享康复辅具大有可为

      护理床、轮椅、腋拐、带凳手杖等康复辅助器具,已经成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康复与生活的“伙伴”,但是其价格却让很多家庭望而止步。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4000万人。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的人口结构,也使护理问题更加突出。
      着眼于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康复与生活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对康复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而今又发布《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通知》,然而,在巨大的需求背景下,康复辅具行业的发展却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会长闫和平表示,中国康复辅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但普通老百姓用不起、康复辅具社会认知度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同时部分康复辅具适合多人、多次使用,因无法循环使用导致使用成本高、效能低。
      此次《通知》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对于有需要的老人和残疾人来说是一大福音,价格实惠的康复辅具租赁可以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让他们在家能使用各类专业设备。

租赁服务让康复与养老更舒心

      康复辅助器具是失能老人、残障人护理的刚需。“共享租用”的半公益模式,让“居家康养”成为可能。近日,浙江嘉兴市李大爷的女儿生活发生变化,因为通过智能监护枕可以查看到卧床父亲的心跳、呼吸、睡眠以及离床等情况。“智能监护枕为日常护理工作方面提供不少便利,让我安心、放心了许多。”李大爷的女儿说。
      据了解,这套护理床的市场价为12800元,而平台的租赁价只需每天10元/天,3个月也仅需900元,对于李大爷家来说省了很大一笔费用。这得益于嘉兴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推广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为嘉兴老年人带来更加快捷高效、惠民便民的康复辅具租赁渠道。
      这一租赁服务值得借鉴,此次《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这在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老年人、残疾人的康复辅助器租赁提供了政策支持。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此次《通知》发布不久,江西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残联便也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组织申报工作,将试点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社区租赁服务纳入补贴制度;而上海在2018年10月就试点4个康复辅具租赁项目,提供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老年人的租赁费用享受政府补贴。上海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康复辅具服务网络在社区全覆盖,推进康复辅具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推广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进社区,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多层次、多样化康复辅具配置服务需求。此次《通知》进行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既是探寻辅具租赁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也为以后的全国推广提供了经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