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 敬 综合报道) 近日,全国已进入地方“两会时间”,各地委员、代表上会也带来了新的提案,触及民生方方面面。据记者了解,多省份在政协会开幕前,公布了去年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明确,经审查立案交有关单位办理的提案已全部办复,答复率100%。其中,不少优秀提案中的意见建议关注民情接地气,集中反映了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
北京关注“住”与“行”
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多个提案聚焦百姓“住”和“行”。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良认为,推行电子收费可以很好地避免过去的讨价还价。适当扩大道路的停车位的供应,这样才能够严格地执法,才能够把违法的和合法的有一个区分。据悉,北京在办理解决停车难、实现土地利用提质减量等提案时,多部门密切配合,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等已正式实施。
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问题,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主任陈桂平认为,电梯对于老年人出行来说十分必要,有很多老年居民希望加装电梯的项目能够落实,但并不是所有居民都对此表示支持。因此,应该采取“谁使用、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同时希望高楼层的居民对一层居民多一些理解,一层居民对其他居民多一些支持。
在医养结合问题方面,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玉梅建议,养老机构和医院联合,建立医保报销绿色通道,以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医保报销等一系列难题。现在很大程度上养老机构的运营需要依赖政府补贴,如果老人没有消费意愿和能力,一旦补贴取消后,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建议通过成立“护理院”的方式,从资质上解决医养结合的医保报销问题,从而推进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
天津政协提案过半数关注民生
据了解,2018年一年间,天津市政协共提出提案827件,经审查立案811件,截至2018年12月31日,提案全部办理完毕。其中,围绕民生领域提案达411件,约占半数。
这411件提案均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大事。解决儿童入园难、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解决农村中小学午餐、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推动相关问题逐渐解决。有关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严格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等提出提案230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围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解决环保突出问题、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等提出提案84件。此外,提案还涉及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
西藏聚焦发展、稳定、生态
1月9日在拉萨开幕的政协第十一届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拉开2019年西藏“两会”序幕。据悉,本届政协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第一导向,聚焦西藏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
日卓委员针对农牧区精准扶贫中精神扶贫问题提出建议:要更好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升职业技能和谋生能力;要加大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力度,提升自强进取意识;加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关注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规范搬迁安置区服务管理。
据了解,本届西藏政协在2018年整理报送意见建议2300余条。委员们坚持把助推改革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科学制定2018年度协商计划,选择事关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17个小切口问题,作为2018年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题目。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而在继续进行的西藏人代会上,“乡村振兴”成为各代表团审议提到频率最高的热词。代表们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牧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大家对新时代有了更多的期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