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我国医疗质量世界排名上升至第48名
2018-06-26 17:03:2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了区域间医疗技术能力和专科水平的差距;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不仅惠及了国民的健康,还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与赞扬。近期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我国从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间上升了12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专科服务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医疗质量水平、技术能力在近几年得到了双提升,住院死亡率也在持续下降。但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力以及专科水平在全国还存在着地域、城乡等各方面的差距,正是由于这个差异存在的不平衡,才导致了病人存在着异地就医的情况。
       6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女士表示,近年,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包括医疗机构都在下大力气促进医疗资源区域的平衡,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及地区的可及性。这也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郭燕红介绍说,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和城乡间均衡发展。中国地域辽阔,省域、地区、城乡间的差异较大,通过专科能力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填补了多项区域内技术空白,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重大疾病诊疗水平。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通过项目支持与东部地区对新疆的支持,已经可以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逆向溶栓联合PCI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
      而宁夏、云南、甘肃这些地方在肿瘤治疗当中开展的靶向治疗,使得当地老百姓不出省就可以接受到精准的肿瘤治疗方式和方法。 同时,通过专科建设进行纵向带动作用,通过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对于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来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像县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另外,大家关注的微创技术已经能够覆盖到很多的外科领域,这项技术也已经下沉至县医院,在县医院同样可以开展胸腔镜手术来开展。所以通过对口支援,不仅仅是技术带动的提升,也可以将医院先进的理念,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带入县医院、基层医院,整体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

“远程医疗”让鞭长可及

      郭燕红在会上强调,近年来,还通过东部地区加了对大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力量,来促进区域之间医疗资源平衡。东部地区医院支持西部地区医院填补技术空白。加大支援不仅仅体现在加大中西部的支援,还体现在城市三级医院支持县医院建设。通过省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使得县级医院的学科能力、质量管理各个方面得到一个显著的提升,让老百姓就近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救命的技术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帮助县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接近15000项,50%的县医院从全国大口径来统计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还包括肺叶、全肺切除术以及微创术,所以加大支援是全方位的,今年还要启动新一批的500家县医院能力建设,提升县医院水平,同时加大通过健康扶贫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力度。
      加大支援力量,离不开远程医疗。通过远程医疗使得大医院在对基层医院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会诊、技术帮扶甚至是一些重症监护病人监护管理,使优质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惠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所以远程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通过加大支援,远程医疗等体系的完善来缩小差异化,能很好地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这个工作需要相关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把所有需要凝聚的力量聚在一起重点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才能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