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 静)“小杨,我来捐款喽。”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福明家园三期的91岁老人戚秀娥坐着轮椅,缓缓来到福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郑重地捐出了1200元爱心款。老人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轻声说道:“国家对我们这么好,现在年纪大了也作不了什么贡献,只能捐点钱表示心意了。”
图为戚秀娥向“慈善一日捐”捐款
这温情的一幕,是戚秀娥连续第14年参与“慈善一日捐”的生动写照。14年来,她累计捐款金额已达1.44万元,用点滴善举诠释着“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更彰显着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戚秀娥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岁月沧桑的她,始终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1950年,她进入上海织针厂工作,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递交入党申请书。尽管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她向党靠拢的信念从未动摇。
1962年,戚秀娥随丈夫来到宁波,进入骆驼二毛厂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她依旧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肯干、热心助人,终于在1979年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的那天,我激动得一夜没睡,暗下决心要一辈子为群众办实事。”戚秀娥这样回忆。
1985年退休后,本该安享含饴弄孙生活的戚秀娥,却因一副“热心肠”再次“上岗”。20世纪 80年代的居委会工作中,调解邻里矛盾是重点任务。每次看到邻居在居委会门前争吵,她总会主动上前劝解。凭借亲和的态度与有理有据的沟通,她总能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
社区负责人看在眼里,邀请她担任“老娘舅”,52岁的戚秀娥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间,经她调解的邻里纠纷不计其数,社区里的居民都亲切地称她“戚大姐”。
2010年10月福城社区成立,次年,戚秀娥便带头捐出了1000元,开启了她的“慈善一日捐”之路。“有时候看到社区里的困难居民,总希望能帮一把。”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她的赤诚之心。
她的善举在社区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这些年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她带动,纷纷参与到“慈善一日捐”中。如今,社区每年参与“慈善一日捐”的人数已近三百人,爱心在邻里间不断传递,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我妈生活过得很朴实,对吃穿没什么要求,每月的退休金让她一直很感恩。”儿子傅先生说,母亲连续14年捐款,早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家人都全力支持。
社区网格员杨莉莉介绍:“每年夏天,老人都会准时把钱送到社区。2024年老人生病住院,仍惦记着捐款的事,让我们十分感动。”
离开社区时,戚秀娥在捐款登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对这位老党员而言,每年的捐款早已超越了金钱本身,而是一位党员对初心的坚守,是对“为人民服务”誓言最质朴的践行。在戚秀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慈善的力量,更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