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博物馆
深切缅怀香港慈善家曾宪梓先生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 通讯员 陶徐华)9月20日,金利来集团创办人,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曾宪梓先生在广东梅州逝世。曾宪梓先生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时刻不忘反哺社会,曾获“中华慈善奖”。
2014年10月,在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的组织带领下,中华慈善博物馆赴香港开展慈善相关藏品征集工作,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拜访香港慈善家曾宪梓先生。当时,曾先生已身患重病,每天要做几个小时的透析,但当他得知国家要办一座慈善专题的博物馆时,便毫不犹豫地挤出时间,抱病接待了征集人员。他坐在轮椅上,陪同征集人员看其基金会的展览并亲自讲解,随后又深情回忆了自己的慈善经历。
在与曾宪梓先生的直接接触中,征集人员强烈感受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身上有许多宝贵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强烈的感恩意识。据曾先生回忆,他出身贫苦,在“人民助学金”的帮助下才读完中学,后又进入中山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68年,他移居香港,办起家庭手工作坊式领带厂,每天要卖60条领带才足以养家糊口。经过艰苦的奋斗和打拼,创立了“金利来”品牌,事业逐渐发展壮大。谈及此段经历,曾先生说:“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我可能一生就在农村当农民。党和祖国有恩于我,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培养,教会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回报祖国。”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便与教育部合作,成立“曾宪梓教育基金”,专门奖励内地的优秀教师和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浓厚的爱国情怀。经历近代社会动荡的曾宪梓先生对“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感受很深,社会稳定后,他一心希望国家发展强大,除捐资支持内地教育事业外,他还设立载人航天基金,支持国家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设立体育基金,奖励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员。他向中华慈善博物馆征集人员说道:“我原先说过,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就要报效祖国。依现在来看,金利来还不会破产,但我是会死的,那就让我的儿子继续做基金会。我死了,基金会仍要做下去。”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曾宪梓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为此,基金会专门印制了画册,回顾曾先生的爱国和慈善人生,并赠送中华慈善博物馆永久保存。
谦逊、勤俭的人生态度。虽然曾先生为慈善事业倾注巨资,但他对现场的征集人员说,慈善不在于钱多少,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希望社会和媒体也能关注一些普通人的慈善活动,多宣传报道一些他们的慈善事迹,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版面,对他们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在征集活动结束后,曾先生陪同征集人员吃饭,热情地为大家夹菜,餐后还将桌上剩下的菜和点心打包带回家。早年创业的艰辛让曾先生深知“勤俭诚信”的涵义,他将此四字作为人生座右铭,并亲笔手书赠予中华慈善博物馆。曾先生一直悉心保存着自己早年使用过的缝纫机、熨斗和剪刀,这套工具陪伴他度过了人生的起步和困难时期,也见证了他事业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由于这套工具仅有一套,颇为珍贵,曾先生将它们以借展形式无偿提供中华慈善博物馆展示。每年,基金会都会询问关注此批展品的展示和保护情况,并与中华慈善博物馆签订续借协议,至今已有4年。
饮水思源,赤子情深!虽然曾宪梓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其爱党、爱国、爱港、爱家乡的精神将会久存。中华慈善博物馆将永远感怀,不负信任,不断努力,让曾宪梓先生高尚的慈善事迹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引领和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