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媒体观点
实现乡村振兴 人才保障是基石
2018-10-12 16:37:22    慈善公益报

3.jpg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广大农村地区要实现产业振兴,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这个基石,因此实现乡村振兴亟需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搞活人才的政策措施,让方方面面的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展示才华。乡村振兴也恰逢其时,为一切有志于献身“三农”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加快农村人才回流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实施。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规划》里第三十二章专门强调了强化乡村振兴要靠人才支撑。
      农村产业兴旺,最根本的是靠亿万农民群众,要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有的地方现在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把那些见过世面的、经过历练的人才请回家乡去,作为带头人,推进乡村的产业发展。因此,人才振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规划》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作了明确安排,部署了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近年来,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致使农村人口出现了大量流动情况,这其中既有农村人才流向城市,也有城市人才流向农村,也有农村人才流向了城市又回到了农村等多种形式。人才流动本身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和规律,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村人才不断集聚、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兴旺指日可待,因此需要加快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解决农村人才流出的问题。

打造持久性乡村振兴人才

      农业农村部经过一段时间以来在农村进村入户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人才近些年回到家乡就业,他们中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搞网络和新媒体工作的。这部分人才回到家乡后成为建设乡村的佼佼者,成为农民致富的引领人。这方面的事例有很多,因此,宣传好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讲好中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故事新篇,或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近期表示,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创造更好环境,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既要加快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交通信息等硬件条件,更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永久牌”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余欣荣强调,在乡村振兴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方面,《规划》里面已经做了详细的安排,即各地要按照中央规划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类型、不同方面、不同区域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我相信,大家陆续会了解到这方面的政策。
      总而言之,要做好人才振兴工作,一要练好内功,不仅要发挥好党管人才的政策引领作用,还要人才本身更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研究农业,只有这样,人才在乡村这块土地上才能真正“服水土”,发挥应有作用。还要借外力让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这个舞台开放,以更好地欢迎各方面人才聚焦到乡村舞台上展示才华。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