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时评
愿“慈善大楼”更高更多
2020-12-03 11:23:4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李希金)欣闻广州“慈善大楼”将建,美丽花城终于即将拥有一片属于慈善的温馨“花圃”,一座光彩耀目的慈善“地标”。

  根据规划,广州“慈善大楼”将面向参与慈善事业的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学校、社会组织以及热衷慈善活动的组织机构、捐赠人、志愿者与受益者等。其间将设置慈善管理学院、国际慈善交流体验中心、慈善博物馆、慈善文化创意研发基地、慈善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区,力求集体验、筹募、展示、孵化、传播、服务于一体,进而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慈善枢纽”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广州“慈善大楼”在其基本功用之上便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她更像是一种标志、一个符号,宣示着慈善在这座城市中的位置与分量。

  就人类而言,每一种文化都有善的基因,每一座城市都有善的传承,每一颗爱心都有善的光暖,需要通过不同的善举与标志将她们召唤出来、传播开去。慈善发于心田,而样貌万千,如同百花齐放方为丽春,百善竞先方为至善。作为一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广州“慈善大楼”代表了一种昂扬的姿态,成为一件令人振奋与欣喜的善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向有低调做人行事的主张。含蓄蕴藉,不事张扬,方为“正道”。做慈善尤其如此,仿佛只有低调内敛才更显出乎于心,发乎于情,更贴合慈善的本意。然而时代演进,观念也在更新。如今,人们看待慈善早已超越了“高调低调”之辩与“大小多寡”之争,使慈善不再囿于“个人修为”或“邻里相助”的范畴,而提升至国家社会治理有机构成与内在需求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每一个城市都拥有一座“慈善大楼”,每一个乡镇社区都拥有一家“慈善驿站”,以彰显文明,呵护民生。唯此,慈善才能真正成为阳光下最令人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事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