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十四五”期间能源惠民工程稳步推进 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
2025-09-01 22:33:18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籍子识)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据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在推进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民生用能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用能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事业4个方面的成就。第一,“十四五”是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5年。“十四五”前4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5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第二,“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5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第三,“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5年。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短短几年,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第四,“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5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重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煤电、新能源全面入市,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能源法颁布实施,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王宏志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能源发展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国家推出一系列能源惠民工程,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一是夯实民生用能之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进一步提升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和管道运输效率,为民生用气筑牢坚实保障。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惠民开发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户用光伏装机约1.8亿千瓦,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加大边远地区大电网延伸力度,持续完善海岛等离网供电体系,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二是满足民生用能之需,着力强化日常能源保障。全力应对能源供需形势和市场波动挑战,加强民生用电、用气、用油供应,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能需求。终端用能的电能替代进程不断推进,家用电器、电动交通工具等普及率越来越高,充电基础设施已经覆盖98%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人民群众用能的便捷性持续提升。

  三是回应民生用能之盼,持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年来,能源部门认真办理12398能源监管热线接诉等事项,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显著降低办电成本,5年来累计为用户节省投资超过3000亿元。加强配电网建设,深入开展频繁停电问题治理,累计整治问题线路、台区超4万条,推动全国城乡电网供电可靠率持续提升。

  王宏志还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优化、一升级”。“两优化”首先是能源供应结构优化。过去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4%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截至今年7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22.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60.8%。过去4年,我国新增发电量的近六成来自非化石能源,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2020年的1.5倍。其次是终端用能结构优化。目前我国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升级”是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智能化产能占比超过55%;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实现了二氧化碳注入量300万吨。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