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任乐晴)日前,民政部召开进一步做好全国养老机构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养老机构防汛工作进行再调度、再安排、再督促。会议强调,各地民政部门要深刻认识抓好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更高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慎终如始抓好养老机构防汛工作。
会议对做好全国养老机构防汛做出部署,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包保责任制,切实把安全管理责任压实到人、落实到机构。要全面建立涉汛风险养老机构清单、应急准备清单,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把工作做在前,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果断转移安置,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要落实“以防为主”,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属地应急部门的联动,将养老机构纳入优先救援对象,纳入本地区防汛物资总体储备及配备范围。要强化应急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信息报告要求,确保信息畅通处置高效。要夯实养老机构安全基础,强化分类管理,对基础条件薄弱的农村、闲置资产改建的养老机构等,要强化资金投入、内部管理、风险防控,提高本质安全。
事实上,严抓养老机构安全问题,是民政部门一贯的工作态度;持续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安全管理,是工作常态。
就在今年年初,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管理暨 2025 年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地民政部门着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务必使其走深走实,同时扎实开展养老机构人身安全问题集中整治。
此前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和下发的文件中,民政部明确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戒形式主义,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推动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异地交叉互检等多种方式,强化排查检查力度,加强跟踪问效,确保排查整治工作不走过场。要进一步细化实化排查整治工作要求,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有效办法深入一线、直插现场,精准找准问题,规范排查整治工作流程,动态督促问题整改,确保隐患能够闭环消除。要以务实管用的举措、扎实细致的作风,抓紧抓实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为民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场所,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过,“养老院墙上的一道裂缝,可能就是横在文明社会的一道鸿沟”。
在国家高度重视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背景下,养老机构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但养老机构的安全又因为情况特殊性,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老人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一些行为易引发事故。而老年人大多行动迟缓、体力有限,且大多身体状况不佳,甚至部分老人无法自主行动。他们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较弱,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更难以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逃生。这种生理和身体上的局限性,使得老年人在灾害面前成为最脆弱的群体。
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层级,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成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必须破解的问题。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需要苦练的内功。比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严格落实每日巡查、每月全面自查、每半年安全应急演练等管理要求,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建立详细台账,及时整改,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成效与员工的绩效奖金、晋升晋级等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