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文昱洲)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基础,促消费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加强二者的牵引联动,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消费新业态新增长点。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促进消费搭建起全方位的政策框架。该方案涵盖8部分30条政策举措,从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提质、限制措施清理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明确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列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拓宽居民收入渠道,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针对养老托育、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通过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适当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措施,切实减轻居民生活负担,增强消费信心。
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协同发力。相关部门积极研究财税、商贸、金融等领域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政策。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力度空前,补贴金额从去年的1500亿元跃升至3000亿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也被纳入补贴范围。各地积极响应,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消费热潮。
居民增收夯实消费根基
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将居民增收视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基石。上海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同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工资指导线制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多管齐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江苏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督导上市公司制定分红规划等多种途径提升居民收入,全方位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广东则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粤就业创业,并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预计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有力推动工资性收入合理平稳增长,同时积极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为居民消费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位于西部的四川成都,推出“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和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就业收入。中部的河南郑州,通过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灵活就业模式,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有效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 ,进一步夯实消费根基。
消费能力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方面,各地针对重点群体需求精准施策。浙江在结婚生育、优学优教、医疗保障、养老助老等方面实施居民减负行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医疗筛查和疫苗接种,提高养老金标准,扩大适老产品供给,优化养老服务,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
东北地区的辽宁沈阳,针对困难群体,提高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在医疗保障方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西北地区的陕西西安,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房源,缓解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压力,让居民在住房消费上更有保障,从而释放其他领域的消费潜力。
服务提质激发消费信心
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成为各地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江苏聚焦优化服务供给,2025年计划改造提升300个社区助餐点,新增80 家社区普惠托育点,推动发布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深化“百业+文旅”融合,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广东积极促进入境消费,支持多地推出优质特色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枢纽城市,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同时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动长者饭堂建设,完善公办托育设施,提高婴幼儿托位数。
云南昆明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服务,推出非遗体验、民族风情游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升级旅游配套服务,改善景区环境和住宿餐饮条件,提升游客消费体验。海南则发挥热带海岛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旅游服务,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推出游艇出海、潜水、免税购物等特色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激发消费活力。
大宗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在大宗消费领域,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广东继续支持汽车置换更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补贴范围,支持家电和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或购新补贴,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粤港澳游艇自由行,促进粤港澳游艇互认互通。
重庆出台购车补贴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符合条件的燃油汽车给予现金补贴,同时推动汽车下乡活动,开拓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在住房消费上,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山东济南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消费者凭废旧家电购买新家电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补贴,同时鼓励商家推出优惠套餐,促进家电消费增长。
新型消费培育消费新动能
新型消费培育成为各地挖掘消费潜力的新方向。北京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打造智慧商圈,引入无人零售、AR试衣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消费体验;举办数字消费节,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安徽合肥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企业,推动“买全球、卖全球”,拓展新型消费市场空间,为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上海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消费领域的深化应用,举办高规格展会赛活动,打造“人工智能+消费”场景,探索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广东加快培育低空和邮轮游艇消费,支持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建设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及场景提升培育试点,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此外,各地还纷纷鼓励发展数字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环境优化营造良好消费氛围
消费环境的优化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保障。江苏开展“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活动,培育放心消费商店等基础单元,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和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大对重点领域消费的支持力度。广东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弹性错峰休假,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放宽车辆购买限制,支持商贸企业外摆促销。
福建福州开展消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建立消费维权快速响应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天津推出“津乐购”消费季活动,整合商家资源,发放消费券,同时加强消费场所的环境整治和安全管理,营造安全放心、舒适便捷的消费氛围。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