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任乐晴)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在2025年至2027年试点期内,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加速银发经济发展。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日益完善,其应用范畴正逐步从工业领域拓展至日常生活场景,为弥补市场和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情况,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此次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坚持“政府引导、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持续迭代”的原则,重点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三大核心内容。
—— 开展结对攻关。面向居家、社区、机构3类养老服务形态,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促进等应用场景,以用户需求痛点为导向,针对现有产品短板,促进研用双方结对开展攻关,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服务能力。
—— 开展场景应用验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进行试点应用,应用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其中,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0台套;社区和机构类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个社区或20家养老机构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台套,通过实际应用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
—— 完善标准及评价体系。鼓励产品研制单位和应用试点单位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聚焦场景需求和应用安全研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聚焦安全性、可靠性、适老化、经济性等研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评价标准。引导行业紧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服务需求,进行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升产品适老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水平。
在申报条件方面,试点以联合体形式自愿申报。申报单位须为在境内注册、从事相关领域生产经营和养老服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且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等问题。鼓励机器人企业、养老辅具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等组成联合体。同时,对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申报项目数量有限制,申报单位还须具备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推广能力,确保产品安全并具备风险防控能力,承诺完成试点任务且项目预期成果技术指标先进、无知识产权纠纷。
据了解,当前,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9亿元。然而,打开养老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关键在于 “智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