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文昱洲)4月14日,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李婉丽主持发布会,并通报第一季度以来民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李婉丽介绍说,一季度以来,民政部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改进优化各类民政服务,民政事业发展整体平稳有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慈善事业发展方面,截至目前,全国慈善组织达到 1.6万家,累计备案慈善信托 2355单,合同金额达91亿元。
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科学确定调整低保标准,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深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构建“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指导各地科学设置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推动形成“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的管理机制。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98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94元。
社会组织管理领域同样成果显著。民政部加快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立法;扎实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出台《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办法》,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国共登记社会组织87.3万家。
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民政部启动“何方家国: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纵横”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推进《地名管理条例》配套制度文件制修订;参加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视频会议,持续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宣传;落实地名备案公告制度,全国共备案公告地名8.7万个。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民政部部署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持续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公布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联合国家林草局印发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服务机构约6.55万个,接待现场祭扫群众约5433.95万人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月底已惠及1188.9万名困难残疾人和1635.1万名重度残疾人。
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老龄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促进银发消费、发展银发经济举措,探索发展银发经济路径措施;印发《关于做好“银龄行动”标识、队旗、口号和宣传用语使用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在养老服务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加强对各地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指导调度。截至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0.6万个,床位799.1万张。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657万、548.7万、96.7万、515.1万名老年人。
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落实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加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切实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截至目前,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987.1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527.1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515.9元;健全孤儿保障制度体系,印发《“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同时,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会同10部门印发《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
慈善事业促进工作有序开展。部署开展2024年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启动开展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加强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管理。截至目前,全国慈善组织达到1.6万家,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355单,合同金额达91亿元。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下一步,民政部将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推动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持续开展“何方家国: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纵横”主题宣传活动,出台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加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持续深入开展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动健全慈善领域法规制度等。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