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济慈)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照例聚焦“三农”主题,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勾勒了崭新画幅。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传递着许多新的信息,呈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焦点:地、财、人三大要素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次大行军、大检阅,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最为鲜艳,以改革为法宝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和挑战,其意义最为显著。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改革的事项很多,但归纳起来集中在地、财、人三个关键要素上。
所谓“地”,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方面作了翔实的规划与严格的规定。承包地要抓好土地承包30年到期,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由原来的几个省级试点进一步推动扩大整省试点的范围,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来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宅基地可通过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但是在宅基地的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守住红线和底线。城里人下乡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个口子不能开,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个口子也不能开,这样的底线要守住。集体建设用地要进行入市改革,重点是完善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确保建设用地的存量入市,严格控制增量,让农民在入市过程中分享财产收益。
所谓“财”,就是“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
所谓“人”,主要涉及两类:第一类是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群体,要完善相应的培育和发展机制,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第二类是农业转移人口,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切实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等问题,让他们尽快落地城市,融入城市。
目标:实现粮食单产提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并对这一问题用了最长篇幅讲到9个方面,为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做出了系统部署与安排。而9个方面首要提到的就是“单产提升”,一是“面积扩大”,由过去的千亩方、万亩方向整乡整县的大面积推进;二是“注重全环节”,推进单产提升行动,科学安排耕、种、收、防、管全流程,以实现整体提升;三是要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结合,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四是要将“培育新主体”和“带动小农户”相结合,把新经营主体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因素进行强化。
底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实施的第5年,也是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聚焦“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时间节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了系统部署——要加强监测,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要推进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分层分类帮扶;要统筹谋划好过渡期后政策的有效衔接。总而言之,就是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
完成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最根本就是要守住“三大保障”,即义务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和住房安全保障,同时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以提高脱贫地区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未来: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将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县域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被视为城乡融合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切入点。
“乡村全面振兴”不是单一乡村的事,而是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良好结合点。所以“富民产业”一定要从县域范围来考量乡村产业发展,加大其产业链与产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优势突出、带动效益突出、就业容量突出的县域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