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济慈)世事纷繁,民生为轴。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将占有更大比重。归根到底,一切目的都在于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为实现全年GDP增长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其背后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驱动力就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状况明显回升。
时至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2025年民生事业作出了全方位全领域的安排部署。
视点一: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道全文中共出现9次“就业”一词,为近5年中出现次数最多;“增收”一词出现3次,而此前4年仅在去年出现过一次。表明了中央对进一步推动就业与提升收入的高度重视。
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会议进一步释放出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强烈信号,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各方发展预期,有效提振社会各界信心。预期目标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方面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为各地推动明年经济工作与民生事业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国家稳步发展。
在经济运行中,宏观数据来自对经济整体形势的综合分析,微观感受来自每一个经营主体、每个居民的切身体验,两者之间往往具有一定“温差”。因此,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不仅可弥合这种“温差”,更能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视点二:全方位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判了我国经济运行形势,指出仍旧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国民经济循环不畅,决定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明年的首要任务和首要工作。
扩大内需,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社会保障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改善收入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同时要抓住关键领域和环节提升消费层级,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旅游、娱乐等休闲服务业发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消费需求。
如何提振消费?会议指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具体而言,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同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只有让百姓有意愿、有能力、有动力消费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视点三: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由此部署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等多项政策举措。会议释放出更加坚定的“稳住楼市”的强烈信号。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将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有助于延续当前市场向好势头,进一步把政策利好转化为市场信心和发展效益。
据统计,10月以来,各地在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带动下,房地产市场热度回升,特别是一线城市明显出现“银十”胜“金九”的行情,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增加。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接下来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还需“持续用力”。
视点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民生举措:“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民生保障与改善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民生事业是一项综合性、持续性系统工程,关系着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完善政府制度安排等具有深远影响,对明年以至更长时间民生福祉的厚植与提升具有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