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文昱洲 陶丹)8月15日至16日,海南省基层慈善工作暨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召开,总结全省“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工作成效,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中共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海南省慈善总会主办,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会、县人民政府承办。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孙少华在会上讲话。孙少华表示,海南省慈善总会始终聚焦民生需求,打造了一批可感可及的慈善公益项目,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账单”,取得了显著成效。“幸福家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高度契合,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规范项目管理,发挥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基层治理、助力共同富裕的功能作用;“幸福家园”全过程项目规范管理,与新修改的慈善法要求完全吻合,要坚持依法行善、依法治善;“幸福家园”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方法手段,与数字慈善的发展趋势相同步,要引导和规范新技术、新工具、新场景在慈善领域的应用;“幸福家园”遵循大众参与、村社互助,是对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大力推动新修改的慈善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营造崇德向善、依法兴善的社会氛围。
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陆志远介绍说,截至目前,省慈善总会设有冠名基金108只,其中幸福家园工程冠名基金21只,累计筹款808.30万元。陆志远表示,建设幸福家园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慈善事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海南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进一步做好基层慈善工作,推动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高质量发展,要在四个方面着力。第一,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把好幸福家园工程“总开关”。第二,高位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幸福家园工程“定星盘”,以设立一支幸福家园工程冠名基金为核心,聚合“五社”力量,发挥联动优势作用,促进资源高效互补。第三,守正创新,拓宽发展路径,激活幸福家园工程“新引擎”。要以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载体和抓手,创新募捐方式,发展数字慈善,提升公益募捐的便捷性与透明度,发挥典型效应。第四,精准施策,聚力量抓落实,筑牢幸福家园工程“硬支撑”。要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培育志愿者队伍并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能力,打造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工作组织体系,把慈善的根系延伸到社会最基层。
海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曾锋在讲话中要求,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当好慈善组织的坚强后盾、坚实保障、坚定伙伴,全方位支持和促进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发展,力争全省各市县慈善总会全覆盖;慈善总会是民政部门的资金库、项目库、智力库,各级慈善总会要当好政府的助手、帮手、推手,协助推进社区慈善工作;要大力倡导“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社区慈善互助理念,积极拓展社区慈善参与渠道,健全“五社力量”协同联动机制,凝聚推进社区慈善发展和融入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介绍说,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把推进“幸福家园”工程作为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了13个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配套设立了冠名基金,为村社公益事业广募慈善资金。今后,将持续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搭建慈善资源平台,整合社会慈善力量,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慈善文化新生态。
会上,与会代表观看了海南省慈善总会和昌江黎族自治县慈善总会工作短片,并围绕“幸福家园”工程的实施成果进行了经验分享。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口市、文昌市、三亚市及万宁市的代表,分别就如何动员慈善资源共建幸福家园、突出因地制宜推动项目落实、依托村级组织激发幸福家园建设积极性、创新社区公益基金提升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县域联动会议主席李仲良作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主题授课。
15日下午,与会人员还深入昌江县石碌镇城北社区现场观摩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开展情况,先后到昌江县护苗驿站、昌江县红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昌江县福怡养老驿站、海南矿业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了慈善事业在促进社区和谐、关爱困难群众、推动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海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金城,副会长李红梅,专家志愿团首席代表刘丹,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郑雄,海南省民政厅副厅长石清理以及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农业农村厅、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海南全省各市县民政局、市县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