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李济慈)伴着春日暖暖的脚步,杏花红了,桃花红了,各地竞相兴办的社会公益学院也一样“红”了。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当公益慈善之于社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自会水涨船高。
今年3月,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由此推至去年3月,中央社会工作部正式组建,为国家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与机制保障。一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包括社会工作、社会企业、社区慈善等一系列推动政策和制度安排。与此同时,社会公益慈善进入高等教育的主题也愈发引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在《关于推进新时代慈善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中提出:“支持高校设立公益慈善专业学历学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慈善组织,持续稳定加大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慈善人才队伍,为慈善事业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基于这一大势,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兴建社会公益学院的消息此起彼伏,宛若雨后春笋,向阳向善而生。
4月16日,由燕京理工学院主办的国际海棠文化艺术节在河北燕郊举行,燕京理工学院社会公益学院宣告成立,填补了河北省高校公益慈善领域的一项空白。学院旨在通过链接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培养公益人才、开展公益服务、传播公益文化、促进公益交流的优质平台。
4月10日,成都文理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建校25年来,公益慈善始终伴随成都文理学院的发展脚步,不断扩展着学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情暖童心,相伴成长”“感谢师恩你我同行”等多种公益品牌项目,培养了大批公益慈善的人才,书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未来,成都文理学院社会公益学院将围绕“社会公益平台搭建、学生公益教育、公益志愿服务、公益文化交流传播”等四个方面发力,在全校培育人人关心公益、支持公益、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
3月28日,南宁理工学院举行社会公益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依照发展规划,社会公益学院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公益服务基础,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创新运作模式,以“一站式社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公益+学生教育”“公益+校园活动”“公益+志愿服务”等形式,涵养师生公益意识与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品牌。
3月27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宣告建立社会公益学院,旨在深入践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培养公益人才、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多年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坚持开展“一院一公益”特色活动,积极构筑公益教育体系,推进社会公益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为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内生动力。
3月20日,宁夏高校首家社会公益学院在银川科技学院成立,填补了宁夏的一个空白。作为“高校+公益”模式的全新探索,社会公益学院以青年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公益创新为导向,以公益合作为驱动,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合作共建共办公益项目的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区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3月11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正式成立。学院将致力构建公益教育体系,引导师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使之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课程设置上将实行学分管理,课外将实现项目制、积分制,通过“一院一品”“一专业一品”等引导和鼓励师生于校内外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3月6日,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成立仪式举行。学院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公益、传递爱心的优质平台,激发学生内心的公益意识,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2月23日,哈尔滨广厦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揭牌成立,成为黑龙江省首家社会公益学院。学院开设公益理论、公益实践、社会创新等课程,提供公益服务相关培训,包括项目管理、志愿者管理、沟通技巧等。学院还要求大一、大二学生每年要做至少一次公益慈善活动,以教育学生不仅关注自身发展,更能全面融入社会,传递公益慈善精神。
2月7日,云南高校首家社会公益学院 —— 昆明城市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揭牌成立,成为探索“高校+公益”的全新尝试。学院集公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全球化公益服务、公益合作交流、公益文化传播于一体,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合作共建共办公益项目,不断扩大昆明公益慈善的影响力。
2月4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湾区公益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其成立基于学院公益教育的整体部署,旨在铸牢践行社会公益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教育、培育师生社会公益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见诸行动。自建校以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先后创建非遗传播、义务支教、直播助农等多个公益品牌,在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中,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赋能,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1月28日,上海立达学院社会公益学院成立。学院将着眼全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共建共享社会公益体系,链接全球化资源,让更多优质公益慈善资源高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家高校开展公益慈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胸怀慈善,投身公益。此外,国内55家高等院校和机构还联合发起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共同体,汇聚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价值倡导,为促进中国公益慈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公益学院的“火”与“红”正是社会公益慈善理念日益普及、社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的时代写照,必将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铺筑更为宽广的道路,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