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文昱洲 王 杰)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就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陆治原表示,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2023年10月,国办转发了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关于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所谓分层,就是把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第二个层次,就是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1.5倍以下的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层次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就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有较大支出的家庭。
所谓分类,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对于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对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不享受低保但是可以享受其他专项救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比如说家庭住房困难,可以申请住房救助,比如说家里孩子上学有困难,可以申请教育救助。截至目前,已经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有6600万人。2023年享受低保的有4063万人,特困人员有472万,还有740多万人次得到了临时救助。
对于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陆治原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找准救助对象,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确定救助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推动政策的落地落实,要让政策能够体现出实效,通过政策的落实,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社会制度优势,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确保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对救助对象要加大公示的力度,同时也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的整治,确保要兜住底、兜好底、兜准底。
就人口老龄化问题,陆治原指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17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这三个显著特征。
陆治原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认真履行全国老龄办的职责,和老龄委成员单位一道,认真抓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搞好顶层设计,着力健全以下几个体系:一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解决养老资金来源问题;二是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就是要解决由谁提供养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三是要健全健康支撑体系,就是要解决老有所医、老年康养的问题。
陆治原表示,民政部门将持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要顺应这一需求,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服务: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一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提供老年人助餐,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如助洁助医助浴,特别是要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建立探访关爱制度。对社区而言,要按照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
“我们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对机构而言,第一个层次,要做好兜底性养老服务,也就是对城市的‘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老人,包括一些家庭困难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的养护。第二个层次,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第三个层次,发挥市场作用,发展银发经济,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全社会要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帮助老年人,维护老年人权益,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分享社会,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陆治原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