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常熟慈善,善美为先;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这是于日前召开的常熟市“慈善文化发展大会”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经过多年潜心探索与努力实践,常熟慈善已愈发展现出她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深厚的资源实力,正不断将“善美常熟”由构想演变成现实,由目标转化为结果。
常熟慈善的成功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站位于国家事业大局,践行于基层民众之间;二是取决于党委政府强力引导,得益于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三是勇于探索富于常熟特色的慈善之路,善于运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
常熟慈善或许不可复制,但可以学习、借鉴。
慈善公益报(张雨嘉 李希金)日前,江苏省常熟市召开“慈善文化发展大会”。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福清分别以视频讲话表示祝贺,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为大会发去贺信。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出席会议。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以书面形式对大会提出要求。他表示,近年来,市慈善总会围绕中心、主动作为,精心打造“江南福地、善美常熟”慈善品牌,积极培育慈善文化、贡献慈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增进社会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了“小城大爱”的城市情怀。希望市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本次慈善文化发展大会为新的起点,继续做好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工作,不断创新品牌打造、弘扬慈善文化,为谱写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再立新功。
秦猛在会上强调,进一步做好慈善工作,要坚持铸魂立善,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准慈善事业发展方向。要继续扩大慈善覆盖领域、深化慈善精神内涵,把善款善物落到发展紧要处、民生关键事;进一步发挥好枢纽型慈善组织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慈善队伍。要坚持为民谋善,在与社会事业的深度融合中点燃慈善事业发展引擎。
秦猛表示,慈善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连接困难群众的桥梁纽带,要融入社会分配体系,发挥调节作用;融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救助体系;融入社会文化体系,弘扬道德风尚。要坚持齐心向善,在全社会的协作联动中凝聚慈善事业发展合力。市委、市政府指导督促各职能部门和板块积极参与、认真履职;民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加强监管审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响应;全体市民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广大企业家致富思源、义利兼顾。
会议听取常熟慈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表彰了常熟市慈善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为常熟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命名并授牌。市教育局、市融媒体中心、梅李镇慈善会就助力慈善文化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市领导俞翔出席会议。
据了解,常熟慈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先贤言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慈善之先声,到祖籍常熟的爱国实业家张謇开近代公益慈善先河;从明代万历年常熟知县廉吏杨涟“兴修水利、兴教助学、扶贫救灾”的善举,到二十四孝中常熟三孝民间故事的善行,慈善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作为名城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常熟大地上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近年来,把物质慈善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文化慈善写在常熟的大地上,为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贡献力量,成为常熟慈善不懈努力的方向。慈善文化是“筑善基、开善源、促善行”的重要工作,是常熟慈善大格局做大慈善的重要组成。按照慈善法“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的要求,赓续传统慈善文化,整合现代慈善理念,精心厚植慈善文化,打造慈善文化软实力。慈善文化“五个一”工程荣获中华慈善品牌项目。
慈善文化传递慈善理念,慈善理念汇聚慈善力量。在慈善文化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常熟慈善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募集款物价值超过亿元,其中善款9295万元,参与企业超2796家。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着力打造“江南福地、善美常熟”的慈善品牌,努力探索实践新时期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了具有常熟特色的县域慈善现象。2017年以来,累计募集款物价值5.407亿元,救助支出4.24亿元,参与捐赠36.4万人次,惠及群众20.6万人次,2022年首次荣获“江苏省最佳慈善组织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