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各善其美 善美与共 —— 陕西省慈善协会实践探索慈善宣传工作纪实
2023-06-28 01:33:3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赵浩义 李希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慈善事业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主渠道作用,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时代赋予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新时代慈善工作的着力点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公募资质与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慈善资源的优势,广泛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与经济成功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二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时代文明,传播慈善文化,厚植向上向善社会氛围。为此,他提出陕西慈善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建立三大机制、推动三大转变:一是突破单纯物质救助的慈善模式,建立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机制,推动慈善行为的转变;二是突破单纯线下动员的筹募模式,建立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筹募机制,打造慈善筹募新业态,推动募集方式的转变;三是突破少数人做慈善的状况,建立开发大众慈善动能新机制,推动“精英慈善”与大众慈善共同发展的转变。

  围绕实现“三大变化”的目标任务,陕西省慈善协会积极探索与新时代慈善使命相适应的宣传工作新路径、新模式,以新思路筹谋、新技术加持构建慈善大宣传格局,使陕西慈善事业始终走在全国慈善会系统的第一方阵。

新思路筹谋:开创大宣传格局

  新时代慈善事业要承担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慈善组织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开辟新发展格局,以慈善文化传播不断激发社会慈善的热情与活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慈善氛围。为此,陕西省慈善协会出台了《创新慈善宣传工作实施意见》,阐述了“宣传就是生产力”的观点,构建了筹募宣传、项目宣传、网络慈善宣传“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向各级会员单位提出明确的宣传工作任务。

  7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线上筹款达19.2亿元,动员8000多万人次进行爱心捐赠。在最近两年“乡村振兴 陕西专场”活动中,有629万人次捐赠善款总额达5.68亿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丰富多彩、力度强大的慈善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已成为陕西慈善事业的“发动机”,慈善工作的“动力源”。

新技术加持: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

  在自媒体日益普及、日渐成熟的时代背景下,仅靠传统媒体宣传远远不够。现代慈善是“眼球慈善”,要以真实的场景、鲜活的人物、生动的画面体现慈善活动的吸引力。尤其是慈善项目的推介,要以视频手段展现慈善需求的真实性与救助的紧迫性。因此,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创办《善天下》杂志、《陕慈快讯》、协会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加强与主流媒体、社会媒体、新媒体的合作,形成了融媒体宣传矩阵。与此同时,陕西省慈善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市县慈善会通讯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慈善宣传写作知识和短视频的创意策划和制作,应用新媒体提升慈善宣传手段和能力。

新标准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收效显著

  推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仅靠省慈善协会一家开展宣传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宣传机制。近几年,陕西省慈善协会积极倡导辖区市慈善会设立宣传部,县(区)设立宣传网信部,配备专职宣传信息员。并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慈善组织通讯员队伍,要求市每周、县(区)两周向省慈善协会投送一篇信息稿件。同时建立起慈善宣传信息工作考核机制与量化标准,实行目标管理。省慈善协会每年召开慈善宣传工作会议,表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评选优秀稿件。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不需要逐级上报,而是依据数据进行表彰,再视稿件质量进行评优。

新形象展示:打造三秦慈善品牌

  近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大型活动和慈善典型,分别采取“抓工程”“打战役”的方式于不同阶段开展不同主题的慈善宣传。脱贫攻坚时期,围绕设施、产业、教育、健康、消费等多种扶贫方式以及关爱留守儿童、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策划开展了数十个重点报道工程,集中宣传“慈安桥”“三节救助”“大病救助”“儿童之家”“慈善老年大学”“关爱退役军人”“创建慈善社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宣传了延长石油、陕煤化工等一批爱心企业,报道了孙俊良、王延安、王世春等一批慈善人物。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又集中开展了“慈善抗疫”“慈善幸福家园”“县区慈善大会”“数字慈善”“全省组织建设年”等主题宣传。每年春季集中开展慈善典型报道;九月份集中开展“陕西慈善周”主题宣传,“99公益日”集中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网络众筹慈善活动;年终重点总结全年慈善工作,展示慈善事业成果。

  近几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几乎每月都有一篇有力度、有份量的稿件在《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等报刊重要版面刊发。这些稿件或是实践总结,或是理论创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借鉴性,并被新华网、学习强国、光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转载,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以来,先后有10多个省、市到陕西各地考察交流慈善工作。中华慈善总会对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予以肯定,并作为“陕西模式”在全国推广。正是由于这些有温度、有深度的稿件大力宣传了陕西慈善事业的新气象、新格局。

新路径探索:“八大工程”一路开花结果

  传播慈善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营造社会慈善生态,培育全民慈善意识,进而使慈善成为人人向往与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持续实施慈善文化“八大工程”,一路耕心种德,笃行致远。

  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募集2200万元,联合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实施“慈善教育工程”,被社会各界广泛誉为慈善文化“种子项目”“基因工程”,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项目奖”。

  联合陕西省高教工委在全省高校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工程。在高校开办慈善文化大讲堂,举办慈善论坛、慈善沙龙,开展慈善书画、摄影、项目创意大赛等活动;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地区进行支教,开展科技、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荣获陕西省政府“慈善项目奖”。

  成立慈善文化促进会、慈善书画研究会等组织,广泛深入开展“慈善文化社会工程”。以书法、绘画、摄影、诗歌、阅读、朗诵等多种形式传播慈善文化。每年组织全省700余名书画家举办慈善书画大赛与捐赠活动,累计捐赠作品数千幅,义卖2100万元。工程还设立了700万元的公民道德建设慈善基金,以奖励“道德模范”“陕西好人”。

  “慈善文艺宣传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为主要形式传播慈善文化。陕西省慈善协会成立了慈善志愿者艺术总团,常年深入市县巡回演出。

  “慈善文化养老工程”以文化养老为核心,为老年人搭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慈善平台。

  陕西省慈善协会与西北大学联合组建“陕西慈善研究院”,开展“慈善文化理论研究工程”,先后建立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库”,举办数百期“慈善文化大讲堂”,出版40部研究专著,发表近百篇慈善研究论文,有力促进了陕西慈善的创新发展。

  “慈善高峰论坛”是陕西慈善的文化品牌工程,先后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慈善高峰论坛”“中华慈善论坛”等高水准论坛活动。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陕西省每年都举办“中华慈善日”“陕西省慈善周”主题活动,并连续6年举办“慈善之光”大型电视晚会,表彰“三秦善星”,展示慈善成就,推介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共吸引近千家爱心企业现场捐赠慈善款物价值达19.5亿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