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迁出旧地界 投入新生活
2023-02-20 08:30:2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李济慈)日前,进入21世纪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发出了行动号召,作出了战略部署。

  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等。

  中央一号文件和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清晰地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列出了具体要求、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为大力扶持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提升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治理体系、解决好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划。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是一个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农业大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可以望见的未来,广大农村将成为富足宜居、温馨和谐的美好之地。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将为农村与农民带来更多的文明红利。

  城镇化建设将使农业人口逐步减少,村庄将在持续的异地搬迁中渐渐为城镇取代。然而,未来的农村又绝非只是一片楼宇、一地水泥的城镇,而是向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庶生活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情怀的一次文化回归。

  未来的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能存在“划界”,更不能造成脱节,而是彼此有机融合为一体。既有日益积厚的物质财富,又有淳朴浓郁的田园风情。不仅是生存的基石,更是生活的归属。

迁出旧家园 搬入新天地

  在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被列为“头号工程”与“标志性工程”。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扶贫搬迁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手段与根本性措施,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最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全面完成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工作一直都在路上,从未止步。

  “易地搬迁住新房,就业增收产业多,感谢今日好生活……”喜庆的气氛在湖南省湘潭县、湘乡市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荡漾,随处可见居民灿烂的笑脸与为新生活奔波忙碌的身影。

  2018年前,已逾60岁的王优疆还住在山里,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他在山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有想到自己到了晚年还能走出大山,来到山外的世界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和王优疆一样从山上搬进湘乡市中沙镇龙山村安置点的居民一共7户。按照安置政策,王优疆一家四口分到了一套100平米的安置房,还分到了一块菜地。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安置区附近引进了竹木加工厂、农场、制鞋厂等扶贫产业,王优疆在家中种菜,家里其他人在家门口就业。“自从搬进安置区,交通方便了,家里有地可种,还可以去工厂上班,和邻居间的走动也更密切了。我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这样享福。”王优疆感慨道。

  据统计,湘潭县石鼓镇歇马村、湘乡市中沙镇中沙村和梅桥镇酒铺村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搬迁群众106户365人,搬迁群众一一实现了从安居乐业到幸福生活的美好转变。

搬迁未动 政策先行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资格权改革,鼓励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与闲置土地,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浙江省常山县结合该县实际,出台《深化农民宅基地资格权改革推行农民“集聚券”促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办法》,制定了集聚方式、补偿奖励等制度,开启了村民“大搬迁”的步伐。

  集聚搬迁坚持采用自愿申请、集约节约、稳慎有序原则。集聚对象为农村村民、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的权利人。所有符合农民“集聚券”政策规定的对象,按照顺序进行优先安置,依次为:符合常山县农民集聚政策规定条件者,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者,实施整村(自然村)搬迁者,位于县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影响区范围(项目征收规划红线外)者,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严格管控区内者,无农村住宅的农村村民等。农民“集聚券”的价值组成与奖励为宅基地上房屋退出补偿、宅基地退出奖励、基本迁移奖励、整村(自然村)迁移奖励、进城购房奖励等。

不是“外来户” 而是“主人翁”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合诚社区与合福社区,从“双胞胎”般的名字便可看出这是两个异地扶贫搬迁社区。如今,两社区已有搬迁人口1万余人。为保证搬迁人口快速步入正常活动轨道,促进居民安居乐业,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南宁市民政局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指导马山县引入社工站社工进入异地搬迁社区开展社工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及能力。

  “社工刚刚进入社区时,居民普遍缺乏社区参与意识。”南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面对这一状况,社区以‘掘能—增能—赋能—展能’的路径孵化培育社区组织,引导搬迁群众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探索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多元化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途径,从无到有孵化培育了妇女服务队、社区长者服务队、社区儿童议事会等8个社区组织,以此为杠杆,明确分工,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成效显著。”

  如今,在合诚、合福两社区,到处可见精神饱满的“阿姨巡逻队”;社区组织常自筹经费制作美食,送给有需要的家庭;基层社会组织积极为社区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并开展行动,扎实推进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提升搬迁群众的融入感、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把异地搬迁社区建成和谐稳定的幸福新家园。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