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 通讯员 杨慈贝)6月13日,江苏省扬中市立新村“一米慈善菜园”亲子项目上线发布,这个筹款目标为20万元的项目上线当天,就吸引了566人上线注册,收到捐赠1.2万余元。至此,扬中81个行政村全部登录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平台,村村认领并有效发布项目。公益宝平台数据显示,这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全覆盖的县级市。
截至6月26日,扬中市“幸福家园”工程共发布项目90个,注册村民达30851人,累计筹款447万余元。“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成为扬中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
“高要求”成就“示范性”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与“公益宝”合作构建的平台型慈善项目,主要服务全国广大村(社区)通过互联网开展慈善活动。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市,扬中市从2021年6月开始,在全市6个镇(街区)选择9个村(社)进行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试点。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扬中市层层动员抓发动,点面结合抓培训。每周上报进度,每月督查项目,每季度召开项目推进交流会。市镇村三级慈善组织与民政部门通力协作,环环紧扣,扎实推进。在“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所发布项目的,必须重点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合理设定筹款周期,科学设计平台项目。
扬中“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启动早,推进有力,效果显现,在全省和镇江市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质量”呼应“获得感”
扬中“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在项目安排上始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主线,确保发布一个,成功一个。
新坝镇红联村张兴根家的危房改造成为首批试点村红联村上线发布的第一个项目。张兴根家的房子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属于老旧危房。张兴根长期患有哮喘、高血压等慢性病,妻子和儿子都是智力三级残疾。红联村党委副书记肖欢告诉记者,张兴根危房改造项目的募集效果完全超预期。两个多月的时间,1208名村民加入,742人次捐款,线上线下共募集资金27万余元。
2021年夏,一个设施齐全的家,在张兴根的衣胞之地温暖诞生。“幸福家园”村组互助工程给了张兴根一个现实版的幸福家园,他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只是扬中“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有效推进的一个缩影。
同德村特困家庭大病救助项目、新程村低保户杨士英破旧房屋维修项目、永和村孙家维助医项目、兴华村慈善超市项目、中桥社区金屋顶扶贫工程、广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心悦晚霞”项目、江洲路社区白血病患者帮扶项目……一个个扶危济困的慈善项目落地生根,造福乡邻。
“优等生”乐享“加分项”
夏日炎炎,八桥镇红旗村50亩慈善园种植园里,一些当地的大嫂正在劳作。在她们的身边,杭白菊长势喜人,灵芝胖拙可爱,玫瑰已经伸展新叶。这个总投资30万元的三农项目,获得了慈善资金的“追光”。
因红旗村偏安江边,因此70%女性就业困难。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多以种地谋生。红旗村上线发布的“慈善赋能 巾帼芬芳”项目期望通过“增能”,让她们成为有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
红旗村年轻的“当家人”刘美红很想带领大家大干一番,但一次筹款30万元,困难不言而喻。好在,市镇村三级慈善组织和妇联给了她足够的底气。
对于刘美红这一带动能力强、造血功能强的三农项目“优等生”,扬中慈善总会在充分调研后,给出了“重磅”支持:在红旗村上线“幸福家园”,积极筹集资金的前提下,给予一次性配捐20万元。与此同时,八桥镇慈善分会配捐3万元。红旗村慈善工作站则表示,筹集不足部分,工作站来兜底。
据了解,扬中市在“幸福家园”互助工程推进中,超过10万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可以享受高达20%的配捐“红包”。有了配捐政策的加持,扬中“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涌现了一批体量大、能量足、有影响力的好项目。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