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百善日日新
—— 陕西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慈善公益报(赵浩义 本报记者 李希金)秦川碧树生春色,千里青山入霞云。
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百年奋斗目标铺展开来。在这一宏大背景下,陕西省慈善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陕西省慈善协会成立25周年为契机,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新发展战略,开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投身第三次分配,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会治理,慈善事业日新月异,亮点纷呈。
发展战略作出新规划
2021年以来,面对新时代赋予慈善事业新的使命,陕西省慈善协会相继组织召开了“全省慈善项目观摩推进会”“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观摩推进会”“淳化县慈善大会”“慈善工作创新经验交流会”等专题会议,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规划与推进陕西慈善事业。
“全省慈善项目观摩推进会”重点树立安康市、石泉县“慈安桥”等品牌项目典型,在全省大力推行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慈善服务专业化水平。
“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以省慈善协会成立25周年为契机,回顾奋斗史,启航新征程,确定新使命,擘画陕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省长赵一德专门作出批示,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胡可明、省政府副省长郭永红到会讲话,省委、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出席。本次会议为新时代陕西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
“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观摩推进会”重点推广榆林及各市区试点村社慈善幸福家园“五个一”建设经验,探索新形势下慈善事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模式。
“淳化县慈善大会”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得到淳化县委、县政府和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现场捐赠善款达4485万元,为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
“慈善工作创新经验交流会”紧紧围绕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度开发慈善救助项目、拓展慈善服务领域、创新慈善救助方式,令全省慈善工作管理者与从业者耳目一新,大为获益。
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自2020年10月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结合“村社幸福家园互助项目”,创新设计并试点实施“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一年多来,共在全省农村行政村、城镇社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2096个,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2.26亿元,组建村社慈善志愿服务队2000多支,志愿者达到15万名。工程旨在为村社创建一个“慈善工作站”、建立一支“村社慈善互助金”、创办一个“慈善关爱中心”、树立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村社志愿服务队”。试点工作成果显示,“五个一”的创建内容高度契合目前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为新时代慈善助力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进行了新的尝试,成为慈善事业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有力抓手。
慈善筹募再创新记录
说一千、道一万,筹募工作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与活水。陕西全省慈善会系统对此具有广泛共识与统一行动:一是建立全员筹募机制,拓展筹募渠道,创新筹募方式,以“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巩固“老善主”、吸引“新善主”。二是积极与民营企业家和各级民营企业商会建立联谊制度,动员先富起来的经济成功人士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三是以乡情为纽带,动员热爱家乡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为故乡捐赠村社互助金,共建“幸福家园”。
近两年间,陕西省慈善募捐大幅增长。2020年,省慈善协会线下、线上募集款物价值8.07亿元,新增协议捐赠额3.48亿元;2021年,新增协议捐赠额5.25亿元,全年募集总额达8.64亿元。在全省“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所募集的2.26亿元村社互助金中,80%来自于经济成功人士、先富人士的爱心捐赠。2021年,各市、县慈善会筹募总额达8.5亿元,全省慈善会系统共募捐17.1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呈现新气象
实施慈善项目是慈善事业赖以发展的车轮、慈善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陕西全省慈善会系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面向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脱贫摘帽县区开展多种慈善项目,充分发挥了慈善雪中送炭、寒时添衣的作用。
2021年,陕西省新建“慈安桥”794座,新建“留守儿童之家”46所,新建“慈善老年大学”38所,春节慰问困难家庭3万多户,“六一”关爱留守、困境儿童3万多名,九九重阳节关爱孤独、留守老人4万多名。众筹3亿多元救助省内外困难家庭大病患者,线上、线下募筹关爱基金1.3亿元关爱2054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款物420万元关爱1500名农民工……
全省慈善组织共同实施“陕西困难家庭大病救助慈善项目”,省卫健委下发文件推动实施,慈善大病救助工作站陆续进入省、市、县区二甲以上医院,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病救助体系。与此同时,在脱贫摘帽的市、县、区集中进行30多场慈善捐赠,捐赠款物价值2亿多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发挥着积极效应。
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
2021年,陕西全省慈善会系统集中开展联合行动,在“5.20”“9.5”“9.9”三场网络众筹活动中,共发动1000多万人次进行爱心捐赠,线上众筹善款达4.52亿元。其中“9·9公益日”三天网筹3.37亿元,在全国近万个参与机构中名列第三名。6年来,陕西慈善会系统共网筹善款11.47亿元。目前,陕西慈善网络众筹已从“9·9公益日”的突击募捐向常态化发展,线上众筹已成陕西慈善筹募的重要板块,形成了新的募捐业态。
抗疫赈灾展现新担当
近两年来,面临河南、湖北和陕西多地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陕西全省慈善会系统快速反应,累计募集救灾款物价值8500万元,第一时间捐送到河南开封、湖北随州及本省陕南、关中、陕北等灾区。
2020年初与2021年末,武汉和西安暴发疫情,陕西全省慈善组织共募集专项款物价值5.2亿元,有力投入抗疫。其中,省慈善协会募集2.61亿元,火速驰援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精准施助省内定点医院、重点医院、封控社区、城中村农民工、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敬老院与儿童福利院等7大需求区域及人群,充分展现了慈善人勇毅担当的精神,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文化宣传开辟新路径
慈善文化“八大工程”是陕西省慈善会系统着力培育的“拳头产品”。中小学慈善教育工程、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慈善文化传播工程、媒体慈善宣传工程、慈善文化理论研究、慈善文化养老工程、举办慈善高峰论坛、“陕西慈善周”主题宣传工程,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各个方面推动着三秦大地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陕西慈善尤其重视文化宣传工作,每年都有数十篇稿件在《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等全国性媒体刊发,人民网、新华网、中宣部“学习强国”等中央级媒体转载。每年,中省媒体刊播陕西慈善宣传稿件达5000余篇,省慈善协会自媒体发布慈善信息上万条。慈善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慈善文化传播的广泛深入,持续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与活力,已成为陕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两年,陕西全省慈善会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大爱情怀、务实双创、克难攻坚、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努力践行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工作作风,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的慈善组织。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省慈善协会直属慈善志愿团队已发展到307支,志愿者达35106名;全省慈善志愿服务队发展到8396支,志愿者达67.49万名。以“三爱一托”为主体的慈善实业成效显著,“爱为宝”“爱为读”“爱为童”项目持续推进,慈善抗疫信托资金增至1202万元。
2021年,陕西省慈善协会荣获多项殊荣: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陕西省委省政府“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委组织部、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五星级党组织”,省民政厅“5A级社会组织”等。
一大批先进慈善组织和优秀慈善工作者涌现出来。榆林市慈善协会在刘洪会长带领下,2021年筹募款物达1.17亿元,创建“慈善幸福家园”559个,线上、线下募设村社互助金1.22亿元,驰援西安抗疫捐送款物价值2856万元,多项工作为全省树立了标杆,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榆林慈善现象”。渭南市慈善协会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召开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推进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市、县共筹募慈善款物1.43亿元,实施各类慈善项目,受益群众达16.89万人。
安康市慈善协会争取市政府出台《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十项措施》,成立慈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慈安桥”“老年大学”“儿童之家”等项目建设中为全省创造了经验,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咸阳市在产业扶贫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村社幸福家园”建设中创立形成了“关中模式”,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书记杨长亚到咸阳工作一年半时间里两次到慈善协会调研并参加慈善活动。杨凌示范区仅有20万人口,但2021年慈善募捐额度达到1100万元,并实现了73个“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全覆盖。西安市慈善会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共募集款物价值1.1亿元,为抗疫斗争的胜利注入了来自慈善的力量。
与此同时,西安长安、宝鸡岐山、咸阳淳化、渭南临渭、延安延川、榆林横山、汉中南郑、安康石泉、商洛镇安等一批优秀县级慈善组织脱颖而出,风生水起;高凤兰、臧明山、刘铁牛、张增光、马生光、周新民、刘智杰、梁军民、王进升、王朝东、田瑛、冶林祥、任富林、董荆草、朱历清、胡吉应、赵仲丽等一批优秀县级慈善会会长有情有爱、有胆有识、有为有位,不愧为支撑陕西慈善的脊梁,连接困难群众的纽带。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