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走中国特色之路 立世界民族之林 ——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1-12-27 09:24:55    慈善公益报

走中国特色之路 立世界民族之林

——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现场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希金)12月2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广州市慈善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江苏大厦召开。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广州市慈善会常务副会长韦锦坚于现场或线上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宫蒲光作题为《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践行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初心使命》的讲话。指出,首先,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多次论述体现了共同富裕在对象上的全民性、区域上的统筹性、路径上的实干性、进程上的渐进性、主体上的共建性、目标上的根本性。其中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共同富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二是将共同富裕与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助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初心使命。无论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还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去年以来的抗击疫情和今年河南、山西等地的抗洪救灾中,中国慈善力量以大爱无疆、扶危解难的慈心善行,以为国分忧、为民纾困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应对重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一是坚定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群众实际需求;三是坚持弘扬慈善精神;四是坚持健全法治体系;五是坚持发挥理论研究先导作用。

  宫蒲光真诚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及各界爱心人士关注并参与中华慈善总会着力推出的旨在助力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和“善济病困”两大慈善工程,携手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作出贡献。

  郑功成在致辞中指出,强调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必须要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尽管个体慈善行为无国界,但要成长为一种伟大、成熟的社会事业,必须要适应一国的社会制度、适应一国的慈善文化、适应一国的现实场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关键在于找到支撑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理论理念,并在理论理念的指导下形塑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政策体系。只有在深入国情的政策体系的规范和牵引下,才有可能发展慈善事业。他强调,重点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是要尊重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尊重中国发展的国情。要在两个尊重的基础上走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之路。

  韦锦坚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多年来以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之城”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广州城市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可提炼为四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依法行善,保证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轨道;三是坚持慈善为民,探索社区慈善“五+五”发展机制(即全市各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社工站、志愿服务站、未成年儿童保护站、社区救助站“五站合一”的慈善服务平台,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四是坚持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促进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广府慈善文化”的理念及实践情况。

  座谈会上,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顾问徐永光,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顾问丘仲辉,中国老龄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等11位嘉宾于现场或线上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后还进行了《社区慈善发展报告》发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章高荣、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书记张朝晖分别作了《中国社区慈善发展报告》、《广州社区慈善发展报告》和《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的发布。

  座谈会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非营利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主持。来自学术界、慈善界和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