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千古善德万象新 —— 举善力行、守正拓新的山东慈善事业
2021-11-02 22:10:22    慈善公益报

千古善德万象新

—— 举善力行、守正拓新的山东慈善事业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 通讯员 张岩)齐鲁大地,山水圣乡。孝善美德之起始,儒家文化之开端,中华文明之重地。秉泰山以映北斗,渡八仙以塑蓬莱。这是一片以历史为根、山河为体、仁善为缘的高天厚土,古风新韵于此融汇,人文情致于此舒展,凝聚成厚重博大的齐鲁精神。

  山东慈善绵延千年,纵横千里;根深柢固,枝繁叶盛。承续着源远流长的仁德教义与古道热肠的济世情怀,今日山东正以奋进之心耕善植义,收获着令人欣悦的累累硕果。

  作为山东慈善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山东省慈善总会始终秉持初心,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既富于特色,又富有成效的健康发展之路。在今年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颁奖盛典上,山东荣膺慈善个人、爱心企业和慈善项目等6项大奖,为山东慈善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稳健发展 构筑大格局

  2016年,以《慈善法》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进入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依法促善的新时代。山东慈善事业也由此进入快车道,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在倾身扶贫济困、助力脱贫攻坚、投入抗击疫情、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山东慈善事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山东慈善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高位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2016年以来,山东省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慈善格局,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实施多个精准扶贫项目,打造多项脱贫攻坚工程。共筹募款物价值5.58亿元,投入款物价值5.65亿元,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伟大事业中贡献了来自慈善的力量。

  在持久丰富的实践中,山东省慈善总会牢牢把握慈善事业鲜明的政治属性、民生属性、群众属性,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强化自身组织建设,努力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倡导与打造“人人知善”“人人行善”的行为理念及生活方式,使慈善日渐成为群众关心、大众参与的社会事业,充分体现了山东慈善的深耕厚植。

  省慈善总会着力推进慈善文化及组织建设,培育公众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理念,塑造山东慈善形象,协调带动全省慈善组织逐步形成了上下同心、市县联动、全民参与的大慈善格局,充分发挥了一个省级慈善组织的应有作用。在省慈善总会的积极推动下,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慈善组织网络,为推动精准扶贫、搞好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山东慈善的实干笃行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省慈善总会多次受到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山东省政府、省民政厅的表彰,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山东慈善奖等奖项。日前,在2021年度省管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工作中,山东省慈善总会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服务大局 锁定大目标

  慈善事业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消除贫困、促进文明的重要力量。基于这种理念,2018年以来,山东省慈善总会在努力承担省内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主动参与对口援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结对帮扶等工作,重点对新疆、西藏、青海、重庆等兄弟省市给予支援,先后投入资金与物资总价值260余万元,帮助对口贫困地区保质保量保时脱贫摘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面对严重疫情,山东省慈善总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第一时间发布“共克时艰 国泰民安”抗疫募捐《倡议书》,启动抗疫募捐专项行动,呼吁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全省慈善系统以“搬家式”的方式支援湖北抗疫,向湖北地区捐赠了大量抗疫急需的医疗与生活物资,深刻诠释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境界。疫情期间,山东省慈善总会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坚守岗位,高效运转,与社会各界合力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齐长城”,而这也是一道充满大爱的“善长城”。截至2021年8月,山东省慈善总会共募集专项抗疫善款2.45亿元,接收专项物资价值958.26万元,归集全省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专项资金共计12.27亿元,所有资金物资均按照指示要求拨付到位,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得到民政部、山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审计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颁奖盛典上,“共克时艰 国泰民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募捐项目荣获“慈善项目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