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巩固三大成就 关注五类人群 —— 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2021-09-26 23:10:04    慈善公益报

巩固三大成就 关注五类人群

—— 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董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任务,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扎实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这样总结民政工作,将民政部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兜牢民生底线,帮助广大特殊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二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三项成就中,第一项是基础性工作。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民政部门尽锐出战、集中发力,2017年底实现了全国所有县(市、区、旗)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动态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20年底将1936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兜底保障脱贫。

  此后,民政部门持续做好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针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众,健全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20年底,将4425.9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将477.4万人纳入城乡特困人员供养。2020年实施临时救助1380.6万人次。

  针对孤儿、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民政部门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11.3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84.3元。从2020年起,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2016年,民政部门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底,分别惠及1214万人和1475.1万人。普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主动做好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为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重点对五类人群加强收入状况监测。分别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刚性支出较大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人口,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干预、精准救助。同时,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打造综合救助格局,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和医疗等专项救助,把各项救助政策综合起来做到精准施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