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强民生
——多部委密集规划重大民生工程,各地区全面提速民生项目建设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教育提质扩容、全民健康保障、创业就业培训、“一老一小”服务……诸多重大民生领域工程项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有突出体现,利民惠民之情贯穿字里行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加快补齐民生关键短板,一大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规划、提速实施、竞相开启。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将围绕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育等领域投资更多惠民项目,谋求更多民生福祉。《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近期以来,多家部委正密集出台重大民生项目方案,启动重大民生工程规划。全国各地也在接连公布民生清单,开建民生项目,并列出明确的任务书与时间表,责任到人,节点周知。
民生要提速 政府已“挂挡”
“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20项主要指标,其中7项属民生福祉范畴,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之最,成为社会热议的一大亮点。
两会以来,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各部委纷纷将加快推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提上工作日程,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及单位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明确将出台互联网诊疗服务和监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指导性文件、打通互联网医院和实体医疗机构的数据接口,并逐步推动医药保数据互联互通;提出将提速快递物流进农村规划,2022年前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推进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研究推行政府购买优质在线教育服务等。
2月23日,民政部负责人在国新办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民政部将重点谋划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确保共同富裕的大路上“一个不掉队”。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将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纳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内容上,从资金物质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手段方式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机制,提高精准保障和便民服务水平;在保障水平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完善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编制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三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化机构养老,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强医养康养相结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护刚需。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级的养老服务需求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规划,“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保保费代缴政策。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实际,为参加城乡居保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增强制度性兜底保障功能;落实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构成方式,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待遇水平。人社部还将启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自3月15日一直持续到5月21日。期间将举办不少于1000场的现场招聘会,为满足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需要,将在15个省份21个城市举办不少于45场的跨区域巡回招聘会,动员用人单位为求职高校毕业生“上门送岗”。
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妇联也联合召开了全国推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强调要聚焦重点,扎实做好2021年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工作,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农村创业导师。
3月16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七部门联合在京召开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强调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把假劣农资清出市场,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保驾护航。严肃查处3·15晚会曝光的“瘦肉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扩大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范围,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生殖细胞瘤、头颈胸部肿瘤等12个病种纳入其中。
3月31日交通运输部提出,2021年将推进包括实施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等12件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4月1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2021年将着力打造新型消费的网络结点。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升级,培育一批标志性商圈。同时,紧紧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一刻钟的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便民服务设施进社区,新建改造一批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点等便民商业设施,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
各地尽所长 开工补“短板”
近期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围绕民生大局,开列民生项目清单,启动重大民生工程,致力补齐关键短板。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于3月份组织开展了“民生工程推进月”活动。全省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狠抓落实,20项重大民生工程纷纷开启,强力推进,力争实现良好开局。截至3月底,省内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4.3万套、基本建成2.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743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82个村;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改造115公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建成1.2万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开工5座;农宅空置率30%—50%“空心村”治理已完成582个;城乡生活水源置换工程扩建水厂2座、新建泵站5座,建设改造公共供水管网336公里;幼儿园建设工程开工建设171所;就业职业培训工程已完成培训15.14万人次。
“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入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成为城市重要目标。3月26日,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设定 “十四五”时期共4大类28项主要指标,同时提出“12345”的概括性提法,即常住人口突破1千万,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美元,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4%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左右。
在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重点项目规划中,将以民生领域实事为重点进行布局,全力补齐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短板,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11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建设进度。
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重点民生工程——老旧小区住房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全部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竣工。工程不仅注重了提升外在“颜值”,更优化了小区内部设施,使居住环境更加安全美观。此项工程辐射14个小区、356栋楼房,总建筑面积87.366万平方米,1.3万户居民受益。
3月29日,四川省泸州市举行了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92个项目,总投资47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3亿元,涉及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项目、赤水河流域污水管网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民生工程。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2021年全省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敲定今年全省城市建设“大盘”,民生工程成为重点。其中纳入2021年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的老旧小区6月底前将按计划开工,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造,全年力争完成改造60万户以上。今年,河南省还将新建改建供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新建改造供热管网450公里,新建改造热力站400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燃气管网3300公里。
随着大地回暖,新疆也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一大批民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为“十四五”开良好局起步奠定基础。吐鲁番地区5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阿克苏实施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增加林草植被38.77万亩,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1.72万吨。喀什地区继续推进“煤改电”工程,年内将有28.7万户农牧民用上清洁能源取暖。今年,新疆在水利、交通、能源、产业、民生等五大领域共安排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达16493亿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民心所望,政之所为;民生所向,政之所往。“十四五”的开局关乎全局,各地民生清单的落实、工程项目的落地,关乎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与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