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民生之问 两会之答
2021-03-10 09:45:5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1.6万余字的报告全文,1个小时左右的报告时长。虽纸短而意重情长,其中的信息量更大,“含金量”更高。从就业到物价,从教育到医疗,从养老服务到儿童福利,从社会保障到生态保护,从衣食住行到乡村振兴……一笔笔民生谋划,一项项民生举措,一件件百姓事体,一个个庄严承诺,无不蕴含并闪烁于字里行间,既情真意切又货真价实。

  就业优先,更硬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保障就业既要稳岗位,也要拓渠道。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坦言,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仅高校毕业生就有900多万人,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把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医保增值,更多惠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在去年中央财政收入有压力的情况下,依然提高养老金待遇,党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减反增,这是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养老提质,更加贴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此举意味着今年我国基本养老金将实现“17连涨”。

  全国人大代表田纯刚认为,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社区将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

  扩大内需,更强信号。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

  “只有钱包鼓起来,消费才能跑起来。”在全国政协委员赵继看来,应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

  乡村振兴,更有奔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作为上海唯一来自郊区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沈彪说:“未来要着重打好‘转型牌’‘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高标准建设‘百姓宜居家园’,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