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江苏淮安 | 善款收支全过程公开透明
2020-08-31 10:59:48    慈善公益报

善款收支全过程公开透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慈善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 通讯员 梁文龙)社会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大力实施“善款阳光行”工程,努力做到善款收支过程更透明、救助操作更规范、全方位监督更严格,让善款捐赠者放心、受助人舒心,让全区百万人民宽心,确保善款流向全程有迹可循。三年来,淮安慈善救助服务工作未发生一起投诉,救助资金打卡发放未发生一笔差错,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每笔善款一律向社会公布

  淮安区慈善总会实行信息公开、信息通报制度,让善款透明见底,不仅在善款募集前公布公开募集时间、地点、账号、善款用途等必备内容,还在善款募集现场公布捐赠者名称、捐赠数额。公开募集活动结束后,分别通过慈善信息平台、网站和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布。

  今年1月1日,淮安天恒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韦金良第7次参加淮安区“元旦慈善一日捐”活动,在现场大屏幕上,他看到了捐赠者名单:天恒公司捐赠善款30万元。他用手机拍下来,发回集团总部,和大家分享了一起做善事的喜悦心情。

  和韦金良一起参加主会场捐赠的300多个单位的代表、1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与读者、观众,一起从报纸、电视台新闻中看到了捐赠盛况。

  对于社会爱心人士向慈善机构的临时捐赠和日常的捐赠,淮安区慈善总会也都做到及时公布。

  2月18日,上海善瑜实业有限公司王善云收到一条信息:“王先生,您捐赠的100万元抗疫善款已经到账,您可从我会信息平台检索到,也可以从淮安区传媒集团所属的网站、报纸查询。感谢您对家乡抗疫工作的支持。”原来,老家是淮安区车桥镇的王善云得知家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繁重后,捐赠善款100万元,设立永久性冠名基金,以年息收益奖励淮安区抗疫中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医务人员。2022年后,该基金将用于救助重大疾病患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动用基金年息时,由淮安区慈善总会提供受助者名单和款额,再与王善云商定,并由他亲自将善款送交给被奖励者和被救助者。

  抗疫期间,淮安区慈善总会连续向全区各区直单位、镇(街道)和企业编发了5期简报,及时公布捐赠者名单和善款金额,并与淮安区传媒集团合作,将相关信息在全媒体上发布。

  信息通报制度还加快了认捐单位善款到账进度,对善款足额到账起到了推进作用。自今年6月起,该区每周向区领导、各认捐单位通报认捐善款到账进度情况。

救助标准和程序全民知道

  为实现精准救助,淮安区慈善总会建立了救助对象数据库,并与卫健委、民政、扶贫办等部门合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排查,查清高发性癌症、白血病、尿毒症、严重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列入国家重特大疾病的人员底数。摸清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户贫困户或有特殊困难的低保边缘户等人员情况,以及5年来曾受到救助,今后仍将需要继续救助的人员,建立救助对象数据库,为精准救助提供依据。

  对于拟救助的对象,淮安区慈善总会要求,在善款发放前必须在所在地社区进行公示。今年6月,复兴镇渔滨村慈善工作站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了本村拟报请区慈善总会救助的一名脑瘤患者和一名尿毒症患者的名单,请全体村民评议是否同意申报。公示一周后,没有人提出异议,慈善工作站为两名患者填写了《淮安区城乡贫困居民大病慈善救助审批表》,报送到了区慈善总会。当月,全区252名需要慈善救助的人员和4名患重病儿童均履行了公示程序。

  对年医疗费用40000元以上,且符合规定的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心脑血管手术等重大疾病患者,淮安区慈善总会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1000元慈善救助,全区执行统一的慈善救助标准。区慈善总会还严格审核审批流程,经过申请材料签收、被救助对象核查、初步审查意见、分管副会长审核、会长办公会议审定、受助者情况公示、慈善总会全体人员会议审议通过、慈善“阳光平台”公示、集中打卡发放等程序,保证慈善救助全过程公开透明。

善款去向清晰明了

  “对贫困家庭进行慈善救助,既解决了特殊病种的救济问题,又助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还要加大救助力度,让更多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得到救助。”这是7月12日,淮安区主要负责同志在区慈善总会上报的《关于2020年6月份慈善救助情况专报》上的批示。

  淮安区慈善总会坚持在编发的专报和信息平台上公布当月善款使用情况;定期向区领导书面报告全区善款收入与支出情况报告;以告知函的形式,公布各部门、镇(街道)、企业善款收支情况,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清楚本单位募集的善款是否有结余、结余多少,是否超支、超支了多少;向捐赠者通报善款救助对象和金额,让爱心人士清楚自己捐赠的善款用在了什么地方。

  淮安区慈善总会还邀请慈善冠名基金设立人参加救助活动。目前,淮安区慈善总会正在筹备慈善助学冠名基金发放工作,一方面与教育部门一道,对全区参加高考并取得较好成绩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拟定救助对象,另一方面,与慈善冠名基金设立者联系,邀请他们亲自为受助学生发放善款。

内控机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淮安区慈善总会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议事规程,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确保人员、财产、慈善活动按照组织章程有序运作,所有善款支出必须走完全部程序,提升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防范了善款使用风险,有效避免了善款使用上一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现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淮安区慈善总会在2017年江苏省组织的救助资金检查中,顺利通过检查。在2018年省纪委巡察组巡察中,各项善款支出符合《慈善法》规定,合乎《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主动配合市纪委对慈善账目调审,没有乱支乱补违规情况。

  为提升自身公信力,淮安区慈善总会请审计部门开展一年一审制,对资产负债、业务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审计,特别是捐赠收入、捐赠项目成本、重大公益项目、理事会成员是否获得薪金报酬等进行仔细核查。

  淮安区慈善总会邀请社会各界评议监督,旗帜鲜明地表示,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发现慈善机构或慈善组织个人在慈善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可向区慈善总会投诉,或向民政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规及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自2016年11月换届以来,该区慈善总会、政府部门没有收到一起投诉,没有发生被新闻媒体曝光的违规违纪事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