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鼓声急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近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要求,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指明了方向。连日来,这一热点话题引发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政府工作报告说,去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来自“三区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的丁秀花委员对此感受很深。她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的脱贫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州贫困发生率从5年前的56.24%降到现在的0.76%,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的各项工作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贵州实际,就能明显成效。”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对此表示,接下来,贵州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彻底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赢得大考,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距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只差一篑之功,既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又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严可仕表示,今年的报告立足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积极布局“后疫情时期”,奋力化危为机,从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尽早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深入落实“六稳”“六保”举措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安排。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还剩200多天,为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声催人。“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国人民可谓同频共振、一起奋斗。”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心情激动:“我们裴寨村已经跨过了脱贫攻坚阶段,正在凝神聚力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会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也将向全国人民发出动员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说,今年,凉山要完成最后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17.8万贫困群众脱贫。从全国看,还要实现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551万贫困群众脱贫。吉克石乌表示,最后的任务异常艰巨,疫情又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的难度,必须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