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头条
乘风之旅 上善之行
2019-12-29 16:40:27    慈善公益报

 乘风之旅 上善之行

——2019年中国慈善回眸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一项公众事业需要每一只手的托举;一项辉煌事业需要每一颗心的光热;一项长久事业需要每一个时段的积淀;一项伟大事业需要每一位平凡者的秉持与接续。

      慈善便是这样一项事业,一种时间与心手的聚合,并由此释放无尽能量。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资源集合到内生动力;从善泽天南到情暖地北;从德润中原到爱播边疆……2019,中国慈善初心依旧,乘风而行。

 

“第三次分配”的正名

 

      金色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发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召,为慈善事业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慈善组织明确自身定位、融入国家大局、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遵循。

      四中全会《决定》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节中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并列来谈,是《决定》的重要表述,也是对第三次分配价值的最高认可,充分表明了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四中全会《决定》为慈善事业发展前景勾画了基本框架,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服务,以多种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也为慈善组织从第三次分配的角度深入思考理论切入、意识提升、资源调动、筹募方式、项目设计、活动评估与执行体系等诸多问题作出了指南。在具体服务方面,《决定》重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内容,引导慈善组织通过创新理念与扎实实践,将其提升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更高层面,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脱贫攻坚步伐铿锵

 

      2019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政府投入加力之年,也是社会组织奋发之年。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19年,脱贫攻坚战在深度、广度与精准度上持续强化,成绩斐然。截至2019年9月,全国17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247元,22个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616元,全国深度贫困县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169元,“三区三州”所辖县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4045元,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社会组织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9年,全国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责任使命,助力国家大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尽心竭力、尽锐出击。2019年,民政部共动员686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实施扶贫项目1536个,投入资金323亿元,惠及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引导4万家地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项目6万个,投入资金约285亿元;组织选派1000名社工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举办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对接意向善款近75亿元;根据实际修改“中华慈善奖”评选办法,首次将50%以上的表彰名额集中到扶贫济困领域。

      长期以来,慈善事业分担着社会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慈善组织将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作为自身工作的底线,在救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残障人士及一些特殊困难群体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不断组织开展常规化、常态化的社会救助活动,持续助力社会第三次分配,在扶贫济困、助学助教、助医助残、助孤助幼、安老敬老等领域创立了诸多品牌项目及成熟的救助模式,彰显了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扶贫之策百善竞举

 

      作为慈善领域的“排头兵”与“国家队”,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将助力脱贫攻坚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自身价值的体现,不断推进贴合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切身需求的扶贫措施与扶贫模式,如“丹寨万达小镇”“慈善情暖万家”“药品援助项目”“微笑列车项目”“关爱儿童之家”“一张纸献爱心行动”“中慈爱心图书室援助项目”等。2019年,中华慈善总会继续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政部定点扶贫县江西遂川、莲花两县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优势,持续精准发力,巩固重点项目,全力解决贫困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1月10日,“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素有红色传统的遂川县举办。中华慈善总会联合爱心企业波司登集团为遂川、莲花两县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及羽绒服4000件,价值220余万元。6月28日,中华慈善总会培训基地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慈善扶贫西藏江西培训班”项目启动,首批40余名贫困学员免费接受为期6个月的烹饪专业技能培训,为斩除贫困家庭代际传递提供了治本之策。

      2019年,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尤其是贫困地区慈善组织保持了高度的决心、信念与效率,开展了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重庆市制定的“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安徽省组织实施的“走进大别山”行动;江西省组织实施的“百社解千难”活动;贵州省对全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召开的社会组织脱贫攻坚“洽谈对接会”……为慈善组织践行社会责任、发挥能动作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项目方面,陕西省慈善协会的“慈安桥”“爱为宝”;福建省慈善总会的“心动八闽”“慈善健康快车进乡村”;河南省慈善总会的“益路童行——关爱困境儿童”“慈善敬老·衣暖人心”;云南省慈善协会的“心动云南”“慈善光明行”……持续耕作,早已成为扶贫济困的“先手”,脱贫攻坚的“劲拳”。

      东西部慈善组织不断推进项目帮扶、智力帮扶、资源帮扶等一系列互动合作。广东助力新疆的“粤新一家亲·共筑中国梦”项目;上海与云南对口合作的“乡村教师、乡村医师千人培训项目”;江苏与陕西联合开展的“苏陕对口帮扶”项目……将“全国一盘棋”“全国一条心”的理念转化为慈善组织的强大合力。

 

慈善力量的九月峰值

 

      九月,属于中国慈善的月份。

      2019年9月1日,《慈善法》颁布实施三周年纪念日;9月5日,第四个“中华慈善日”;9月9日,第五个“99公益日”。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宣传纪念及网络募捐活动,以展现《慈善法》对慈善事业的推动作用,展现慈善理念日益成为人心共识、善行义举日益融入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

      围绕《慈善法》落实情况,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省慈善工作进行检查;《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于2019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江苏南通市政协主席会议组织市政协委员、慈善组织代表进行实地考察……标志着《慈善法》在各地的贯彻实施进入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阶段。

      齐鲁大地,“情暖万家,善润泉城——中华慈善日、济南慈善在行动公益大会”在济南举行;广袤中原,河南省“聚焦脱贫攻坚,助力出彩中原”庆祝“中华慈善日”活动在郑州举行;锦绣浙江,“中华慈善日”慈善嘉年华活动在嘉兴举行;“因为你的关爱 世界如此温暖”,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宣部宣教局联合推出公益广告于“慈善日”当天在全国各地及媒体广泛推送。全国30余家慈善组织,北京市王府井百货商店、北京站、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布达拉宫广场等数十个城市户外屏媒以及超过320家媒体均予播报,社会效应巨大。

      2019年“99公益日”,将“指尖慈善”与“理性公益”再次升级。参与其中的慈善组织与爱心企业双双过万;共有超过4800万人次的网友捐赠善款17.83亿元,为2018年的两倍;另有超过2500家爱心企业配捐3.07亿元,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配捐3.9999亿元。“99公益日”募集善款总计24.9亿元。

 

行进在“一带一路”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国家总是在与外界交流交往中实现自身发展。这种交流、交往、交融构成了大千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和平发展宗旨,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成为一项承贯古今、连接中外、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而关注民生建设与民众生活,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其主旨要义在于“五通”。民心思“通”,民意盼“通”,民生需“通”,也为中国慈善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广大空间。2019年,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着中国慈善理念与运行模式,送去来自中国慈善界的物质与精神关怀。

      3月21日,由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共同发起的中意慈善论坛东西方领袖峰会在罗马启幕,中意两国政界、慈善界、企业界、艺术界及学术界代表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在公益创新、人类福祉、文化艺术等慈善领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中华慈善总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了“‘一带一路·胞波情’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两批共27名缅甸先心病儿童的手术救助。12月4日,第三批患儿抵达昆明,接受手术治疗。4月13日,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一带一路·手拉手’十国少年中国行活动”在珠海启动。来自泰国、蒙古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的72名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游览了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使大家感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也了解了蓬勃向上的现代中国。

      全国多地慈善组织也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设立实施了多种项目及丰富多彩的活动。重庆市慈善总会建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慈善基金,在扶贫济困、助医助教、助残助老等方面发挥作用;云南省慈善总会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积极调动资源,发挥地域与技术优势,与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主办“‘一带一路·胞波情’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陕西省慈善协会主办的“陕西英才走‘一带一路’,三秦大爱,和平使者”主题活动,30余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书画家将用百天时间,行程数万里穿越欧亚大陆,沿路传播中国慈善声音,讲述中国慈善故事。

 

2020,慈善任重道远

 

      2019即成过往,2020正将开启。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虽有最大努力与必胜之势,却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尚不够有力,对深度贫困地区情况的调研尚不够深入;慈善事业的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慈善理念与慈善学说,当代慈善文化尚未发育到应有高度,公众慈善意识与理念仍有待提升;相比慈善组织的迅速壮大与慈善活动的日益丰富,慈善理论研究呈现出滞后状况。因此,呼唤慈善理论的中国化,构筑立于自身、面向世界、影响未来的慈善理论体系,将成为整个行业的一大课题。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年,形势喜人,但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所面对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不仅要瞄准突出问题,使现有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还要防止返贫情况发生,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因此,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看到,‘后扶贫时期’针对全国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慈善组织有责任也有义务配合政府,积极参与,助力兜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