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六年工作纪实
人心向善,历史向前。2013年3月,中华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由此开启新的征程。
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6年,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昂首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
6年间,脱贫攻坚成为国家战略,中华慈善总会亦将精准扶贫作为服务国家、社会、民众与行业的集中体现;6年间,中国首部《慈善法》诞生,首个“慈善日”确立,奠定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法律与民心基础。作为全国最大、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中华慈善总会积极参与慈善立法过程,在《慈善法》条款制定、意见反馈及搭建沟通桥梁等方面均承担重要角色,发挥显著作用,为国家“开门立法”实践贡献了专业力量。
不忘初心 恪守宗旨 承担使命
6年栉风沐雨,深耕细作;6年春华秋实,硕果盈盈。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在全体理事及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以《慈善法》为指引,以党建工作为前导,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勇担职责,务实创新”为指南,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为目标,不断完善慈善项目、拓展救助领域,实现了持续性、跨越式发展。李本公会长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8大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规模庞大的慈善援助网络,使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受益。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开展各类慈善募捐活动。年度筹募款物总额自2013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保持了逐年增长势头,于2017年首次突破200亿元。6年间,中华慈善总会筹募总额已突破900亿元,充分显示了强大实力及影响力。”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规模不断壮大,会员网络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总会全国会员单位已达到403家,因相同的宗旨、相近的渊源、相似的组织架构、相互合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及价值,被政府、媒体与公众广泛视为一个整体品牌,成为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之一。
服务大局 关切民生 诸善共行
慈善之行不止于援手救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慈善所义不止于仁心恻隐,更是一种使命、一份天职。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国策之重、民生之需,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工作核心,积极创新扶贫模式,狠抓脱贫效果。截至2018年底,总会对“三区三州”及11个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定向定点投入慈善款物价值55.44亿元,开展30余个精准扶贫项目。其中“造血式”精准扶贫项目“丹寨万达小镇”带动了当地20多个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增加2.4万个就业岗位,帮助1.6万贫困人口脱贫。该项目成为精准扶贫样板工程荣获2016年国家首届“脱贫攻坚创新奖”及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扶贫扶本,治贫治根。截至2019年初,中华慈善总会“中慈爱心图书室”援助项目共向“三区三州”130个贫困县无偿捐赠爱心图书室593个,捐赠中小学课外读物219万余册,以此帮助困境中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中华慈善总会作为“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帮扶举措,积极主动作为,取得攻坚成效”的三家慈善组织之一,得到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通报表扬。
6年来,从青藏高原到白山黑水,从僻远乡间到各族村寨,从浩瀚大漠到古厚中原,从戈壁边陲到天涯海角……总会领导与各地慈善会同志逐年于元旦春节期间共同走访贫困家庭,“慈善情暖万家”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使数以千万计困难群众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慰藉。
不图虚浮之名,只解民生疾苦。在备受关切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援助项目中,中华慈善总会与国际知名药企及各地慈善会深度合作,开展了多种药品援助计划,对罹患癌症、白血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城乡病前低保户患者全部实施无偿援助,对非低保户的中低收入患者实施大幅度援助。6年来,受助患者新增17万余人。自药品援助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援助患者达24万余人,发放药品按市场价格计算超过880亿元。同时,中华慈善总会还积极配合国家新特药医保谈判工作,为格列卫、易瑞沙、多吉美、特罗凯等药品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作出了贡献。
立足于微小,立意于博大。“一张纸献爱心行动”将救助重点落在少数民族先心病患儿与包虫病患者身上,在所救助的3253名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中,有近500名受益于“一张纸献爱心行动”。该项目还曾8次走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驻地,共获得200余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近300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语支持,在全国影响深远。2015年11月,“藏区千名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开启,中华慈善总会共组织内地专家团队10次赴藏,共筛查22380人,确诊1117人,为213名包虫病患者成功实施免费手术,为增进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广播善种,收得善果。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以向全国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的方式,丰富学生养成教育,提升慈善意识,被公众誉为“种子项目”“基因项目”。
危难之日,担当之时。在云南鲁甸、四川雅安、西藏日喀则等地地震救援工作中,中华慈善总会赈灾及募捐工作更加专业,更富效率。总会分支机构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多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开展救助及康复治疗。截至目前,总会共投入救灾款项1.4亿余元,于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民生项目近20个,均已基本竣工并投入使用。
开放开发 交流交融 共赢共享
慈善之路纵贯历史,连通世界;慈善之行始于足下,直抵人心。
2017年5月16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专程看望来京接受救治的缅甸先心病患儿,对中华慈善总会“一带一路胞波情·先心病儿童救助走进缅甸活动”予以高度评价。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总会组织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手拉手系列公益活动”,在中外青少年之间铺筑团结与友谊之路。
“走出去,请进来;深沟通,广交友”,是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坚持的对外交流合作原则。2015年11月,总会启动“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共募集款项近1200万元,先后在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市援建“关爱儿童之家”示范点44个。常务副会长王树峰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6年来,总会为进一步推动‘关爱儿童之家’建设,先后组织美、德、韩等多国慈善组织及跨国公司代表前往项目实施点进行考察,不断促成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总会携手各地慈善会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近千个‘关爱儿童之家’,受益儿童达30余万人。项目以其全国性、合作性、可推广性及持续性特点荣膺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微笑列车”项目是总会与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合作,面向我国所有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医疗援助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项目合作医院316家,6年来共计完成唇腭裂手术近12万例,投入善款超过4亿元人民币,使项目自创办以来手术量累计达到39万例,累计投入善款近12亿元。先后举办全国性唇腭裂治疗学术会议10届,培训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堪称中外慈善组织合作的典范。
改革拓新 夯基筑路 面向未来
6年白驹过隙,弹指之间;6年砥砺前行,心志高远。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党委坚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三会一课”为组织生活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为依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实现组织工作与党务工作全覆盖。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调研后曾高度评价总会党建工作,勉励总会继续发挥慈善组织党建工作“排头兵”作用。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将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与形象建设置于管理工作首位,致力于培养一支各尽所能、德才兼备的慈善专业队伍。
6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坚持宣传工作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原则,业已形成了牢固的宣传阵地及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与社会各界及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为提升总会整体形象、促进总会品牌建设提供了优质保证。
6年来,总会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及时公开账目,实现阳光慈善。2017年度,总会经历了级别最高、标准最严、时间最长、频次最多的各项审计检查,均获得认可与好评。
回首6年,中国慈善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中华慈善总会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如同世间所有道路,现在的行进必基于前人的铺筑;而今天的开拓也必将成为继续前行的路基。道路是对前进者最好的嘉奖,善果是对慈善者至高的回报。中华慈善总会自时代的机遇中诞生,于时代的挑战中成长,在时代的发展中壮大,应时代的召唤终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成就中国慈善与所有慈善从业者的光荣与梦想。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