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民政服务”助力民生幸福
——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和推动模式创新,近日,民政部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开启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计划》提出,“互联网+民政服务”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民政服务管理水平和推动模式创新,实现民政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互联网+民政服务”,要紧跟时代新步伐,把握发展新机遇,紧紧围绕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总要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全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引领民政工作新变革,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拓展民政服务新领域,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相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民政服务。着力提升全国民政信息化“一盘棋”统筹推进能力,着力提升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能力,着力提升民政大数据治理能力,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保障能力,让“互联网+”成为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到2020年,初步形成社会化应用更加丰富,便民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的民政政务服务新格局,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根据《行动计划》,民政部将构建“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和网络。整合资源,形成民政统一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与第三方平台对接,构建全国统一、上下协同、综合支撑的“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大数据决策支持能力显著提升。改进和创新服务事项管理、服务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管理、电子证照管理模式,推进各类服务渠道整合共享,为提供无差异、均等化的“互联网+民政服务”奠定基础。
《行动计划》强调,“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涉及业务创新、技术支持、制度保障等各个方面,组织协调难度大,业务技术涉及面广。各有关司局单位应高度重视,在部党组统一领导和部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部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头作用,各有关司局单位和地方民政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积极鼓励各地民政部门探索开展“互联网+民政服务”的模式创新和应用,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积极引入市场和社会资源,探索“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体化民政服务体系在基层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便捷的民政服务。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加强业务交流,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提高民政政务服务水平。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互联网+民政服务”创新应用,做好经验积累和宣传推广,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大信息化机构建设力度,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民政信息化工作中。建立“互联网+民政服务”专家智库。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基层民政干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