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艺术
一个基层艺术团的“花样年华”
2015-11-27 09:46:42    福建日报

   走进连江县文化馆,东方红艺术团的排练室内,导演兼编舞陈敏霞正在指导团员们排练名为《墨兰寻梦》的舞蹈。

  
  伴着舞曲,10多个女孩在房间中央不断重复着散开、合拢、跪倒、滑行等一系列动作,“我们不少团员膝盖都练红肿了,不过艺术没有捷径,要想呈现最好的演出效果,只有多练苦练。”陈敏霞说。
  
  2014年,《墨兰寻梦》在第十二届福建音乐舞蹈节决赛中,获舞蹈类(群文组)优秀节目奖(最高奖)和创作一等奖。至今,《墨兰寻梦》已经成为连江县基层文艺表演的必备作品,多次下乡到乡镇、学校演出,曾连续巡演20场以上,前后培养三四批近百位基层舞蹈演员。
  
  上世纪90年代,师范毕业回乡的陈敏霞在连江县职业中专任舞蹈老师,有感于群众性文化团体的匮乏,她发起组织当地艺术爱好者成立了连江县第一个地方性群众文化团体,这就是东方红艺术团。
  
  “作为基层群众文化组织,我们主要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向更下一级的乡村传播高雅艺术,活跃基层文化氛围;另外就是对外传播连江的形象,提升连江的知名度。”东方红艺术团主任陈美端介绍说,为了更接地气,也为了更有特色,团里排练的节目,灵感全部来自连江本地的民间传说、乡土人情以及畲族故事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方红艺术团目前已成为福州市地方性文化团体的翘楚。除了《墨兰寻梦》外,艺术团创作的畲族说唱作品《山哈结婚难离哩》,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二等奖;编排的秧歌节目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秧歌类项目中拿下三个一等奖。目前东方红艺术团有成员近30名,长期固定的有10名左右。她们中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已经工作。过一届带一届,艺术的星火在基层得到传承。
  
  然而,相比省、市艺术团,东方红艺术团虽然80%的演出活动带有政府性质,但本质上仍属于民间团体。“目前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陈敏霞说,资金的压力对他们来说一直存在。
  
  为了节省开支,花最少的钱做最大的事,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以服装为例,她们极少采购现成的套装,“我一般在淘宝上买或者采购布料自己设计,大样交由缝纫店做,珠络、花边等演员自己缝。既可以让演员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又能节省成本”。
  
  为什么不进行商演?陈敏霞说,不是拒绝,而是符合艺术团定位的商演活动太少,“有些商演确实会带来很高的收入,但也会污染队伍。”陈敏霞说,她最大的骄傲是,冬天演出结束时,女孩们披上统一的羽绒服,拖着箱子离开,有秩序、不吵闹,“这种纯净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近年来,东方红艺术团也会逐渐选择企业庆典、商场开幕等一定场合作为商演目标,扩大资金来源。
  
  如今,随着艺术团办公场所搬进新的连江县五大中心,排练室、服装仓库等场所变得更为宽敞,艺术团也发挥人才优势,开始接受部分青少年舞蹈培训。“随着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我相信艺术团将沿着已探索出的道路,越走越好。”陈敏霞说。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