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校园
为绿色毕业季点赞!——第五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活动在京启动
2016-05-23 11:35:31    慈善公益报

   “感恩父母养育了我,感恩母校培养了我,感恩社会接纳了我。我赞同绿色离校的环保理念,我将持续践行绿色公益,做对母校感恩之人,做对环境友善之人,做对社会有用之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许玉杰带领毕业生们在全国环保公益项目——第五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启动仪式上发表绿色离校宣言。又到毕业季,这一活动将弥漫不舍离愁的毕业季变成了一场既有新意、又有“心意”的感恩环保毕业季,共同为环保助力,传承感恩之心。

 
  毕业绿色离校 环保回馈社会
 
  每逢毕业季,各大高校毕业生们在整理自己的行李箱时,总会有一些东西难以取舍:大学4年存下的书籍,看起来还挺新的衣物,完好的被子、床单、水壶、篮球、球拍……如何处理这些物品都成了他们的难题。既没有精力带走,扔掉又很可惜。因此,每年毕业季,校园都成了废品收购站的驻点,绝大多数可再利用的物品都被当作废品处理。那些实在处理不掉的东西则变成了宿舍成堆的垃圾。这促成了“绿色中国2011环保成就奖”获得者陈文森率先发起“绿色离校·绿色感恩”项目。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指导,未来网、物物福公益、一天公益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启动仪式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行。该活动得到了恒昌公司、中国青年网发现频道、生态中国网的鼎力支持。生态中国网主编张卫,中国知行社副社长、“星火图书”项目执行秘书长苏贺,以及高校团委代表、学生代表、志愿者也参加了启动仪式。
 
  据悉,“绿色离校·绿色感恩”项目成立于2012年,由陈文森在毕业离校时发起,旨在倡导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树立个人责任意识,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通过环保的方式感恩他人,回馈他人。“可以再次使用的书籍等物品被当作废品处理或者因放置不当而造成环境污染,都是对资源的浪费,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均可以采用环保的方式感恩他人,回馈社会,这就是我们发起‘绿色离校·绿色感恩’的初衷,未来‘绿色离校’将成为常态!”“绿色离校·绿色感恩”项目发起人陈文森在启动仪式上表示。
 
  至今,全国已有数十万学子加入了这项环保与感恩结合的公益项目。作为首家赞助“绿色离校·绿色感恩”项目的企业,北京恒昌利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翟南宾希望更多企业加入进来,他认为公益和环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助力“绿色离校·绿色感恩”校园公益项目。
 
  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年,国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学校也不希望“毕业撕书”现象发生,力争让“绿色感恩”覆盖更多的校园,让“绿色离校”常态化。
 
  “未来网倡导的绿色离校公益活动非常有意义。每年夏天中学生、大学生毕业离校之际从教学楼、宿舍楼撕书抛物,以发泄考试压力,尽管情有可原,但无论如何不是文明和环保行为。支持‘绿色离校’活动,愿意为此呼吁、点赞。”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知名微博“大V”陈里在其个人微博上如是说。
 
  带着感恩离开 留下绿色校园
 
  为了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绿色离校”项目还在校园里建立了爱心超市。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爱心超市将毕业生们捐赠的物品收集、清理、归纳、分类后,一部分免费分发给在校师生,另一部分捐赠到贫困地区,余下部分则放置在爱心超市低价出售,超市的盈利则用于资助勤工俭学的学生。多赢的公益方式所引发的“绿色风暴”吸引了著名公益人士、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明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欣蓉的关注。
 
  长期以来,“一天公益”发起人、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刘猛一直关注并支持着“绿色离校”项目,从第一届到第五届,刘猛见证了“绿色离校”的成长。据统计,自“绿色离校·绿色感恩”项目成立以来,共计有全国160余所高校参与,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68个城市,累计回收书籍31万余册、衣物29万余件、塑料瓶9万余个和电子产品2万余件等。这些物品通过爱心店铺低价售出,或免费捐赠给在校师生、寄往偏远山区,受益人数近55万人次。
 
  本届“绿色离校·绿色感恩”活动有超过200所学校的社团加入。在微博上,“绿色离校”已成为热点话题,不少网友表示“带着感恩离开,留下绿色校园,何尝不是最好的毕业纪念”。
 
  启动仪式后,在校社团代表、学生志愿者代表、历届参与“绿色离校·绿色感恩”的毕业生代表、资深公益人士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了“绿动校园·心沟通”环保公益沙龙,围绕“印象中的离校方式”、“现有的离校方式”、“未来的离校方式”3个话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以不同的角度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