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校园
名校不爱“高分”爱“义工” 公益社团受学生欢迎
2015-10-04 13:28:08    中安教育网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专门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表示,这与美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义工服务的志愿精神可能源自美国开拓新疆土时代新移民们之间相互帮助、不图报答的社会风气。由此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志愿服务时间长、表现特殊的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会更被看重或被优先考虑。

 

  在高校看来,做志愿者、义工的经历及其时间长短,是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义务的重要方面。在这样的录取规则下,许多学生会选择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让自己的申请“锦上添花”。许多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都会把申请者的社会服务经历看作是一条录取规则。有的地区甚至为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奖学金。例如密歇根州,它的服务学习奖学金计划为遍及全州的“校园契约”成员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在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服务性学习更被列为学士毕业标准。

 

  留学机构专家指出,美国很多顶尖学校非常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例如钢琴十级、机器人项目、工程比赛等等,还包括一些学术竞赛。美国大学尤其是顶尖名校的招生官们,都会特别关注学生在类似做义工等方面的课外活动的表现,做义工不必非要远赴外地,完全可以就在你住的社区、你所在的学校附近等区域,只要能帮到有需要的人士就可以了。

 

  专家观点:社团不是“第二课堂”

 

  国内许多高校,常把社团活动称为“第二课堂”。

 

  但在国外,社团却被看成是大学教育的最重要部分。社团是大学联系和组织学生的桥梁,失去了社团,就如同失去了车厢的火车头。

 

  原密歇根大学校长杜德斯达说,“当校友们被问及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他们几乎从未提到过课程,这些东西在期末和毕业以后很快就消失了。相反,他们记得的是参加过的社团,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他们所结交的友谊。”

 

  毕业后能留下的东西,才是大学教育能给学生最有价值的教育,大学社团活动恰恰如此。相对于课堂讲授,公益类社团可以更好地培养品德;体育户外类社团能培养吃苦和不怕失败的精神,还能强壮体魄;表演艺术类社团能培养大众沟通能力;科技专业类社团可探索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更重要的是,社团能够培养起同学们的终生友谊。在一个技术进步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人的寿命延长的新时代中,大学生要做好终生学习的准备。而终生适应能力常常来自课堂外的训练——社团活动。对于90后的大学生们而言,他们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成长的一代,更需要社团来弥补家庭教育与社会经验的缺陷。

 

  大学必须做好社团的理由,来自于在线教育的冲击。今天,在线教育发展迅猛,有人甚至危言耸听:在线教育将以低成本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学知识与技能,在线教育将冲垮许多低端大学。提供免费在线大学教育的Udacity公司创始人塞巴斯蒂安·特龙就曾预言:未来整个世界将只有10所大学。其实,大学教育最本质的东西不是课堂讲授知识,这是量贩大学的老朽形象。从孔子讲学到雅典学院,都是行走人生、问答交流。也可以说是“辅导员孔丘和柏拉图指导下的哲学社团”。

 

  教育不始于课堂,也不会止于课堂。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大学过去在、今天在、明天还会存在,靠的不是量贩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电视大学和在线教育可以做得更好。大学活到明天,靠的是学生吃住一起的友谊、社团活动和师生接触,这是在线教育永远无法取代的校园品质。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