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化
文化场馆更多了 公益活动更丰富
2016-01-06 14:32:04    深圳特区报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家住宝安区的市民陈元昊带着家人,天天到宝安书城畅游“书海”,这个于2015年5月开业的大型书城,成为周边居民的好去处。

 
  陈元昊还从书城免费领取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16》,来深圳工作不久的他很惊喜:“原来在我的周围,有这么多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书店、电影放映点,还有许多丰富的文化活动,真是太棒了!”
 
  2015年,深圳文化事业继续呈现新面貌:文化场馆更多了,公益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了,随着深圳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市民身边,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聚落”遍布各区
 
  2015年,一座座“书山”正在各区崛起:深圳书城宝安城建成开放,深圳书城龙岗城、光明城正在建设过程当中,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书香更浓;一个个“文化聚落”正在各区加紧建设:坪山新区文化综合体、龙岗区“三馆”、南山区公共文化聚集区……把文化福利送到不同地域的市民身边。
 
  其中,南山区文化新地标——南山区博物馆的各项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不久后就可免费向市民开放。该馆建筑面积4.2085万平方米,总投资2.45亿元,因其毗邻南山图书馆、南山文体中心,建成后将一起成为南山区公共文化聚集区。
 
  在坪山新区,一个包括图书馆、书城、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剧院等文化配套设施的文化综合体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9.84亿元,于2014年1月奠基,目前已开展主体工程施工,预计2016年完成竣工。
 
  龙岗“三馆”包括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馆三个场馆,建筑面积59152.44平方米,项目投资总额为9.5亿元,该项目正在开展主体工程施工,计划2017年完工,将建设成为龙岗中心城区标志性、综合性文化中心。
 
  240台自助图书馆矗立街头
 
  在深圳,无论是漫步街头还是徜徉小区,都会与自助图书馆不期而遇。2015年,深圳新增了20台自助图书馆,它们分布于街道、社区、学校、工业园、文化广场、超市等地附近,方便市民就近借书还书。
 
  目前,深圳共有240台自助图书馆矗立街头,成为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这个由深圳自行研制的公益项目,累计吸引了超过15万人办理读者证,借还图书约580万人次、超过1350万册次,预借图书超145万册次。
 
  目前,深圳共建成文化馆(站)69个,公共图书馆(室)62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381个,博物馆36个,美术馆11个,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如何融合区域公益文化场馆资源?深圳率先做出新举措。2015年7月30日,“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正式组建成立,此举为深圳在全国群众文化系统首创。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此后罗湖区的小品话剧可以到南山演出、南山区的歌舞可以到罗湖区登台,宝安区的粤剧、杂技也可以在福田区亮相。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表示,在联盟的框架下,可以打通以往各区馆壁垒,更好优化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以同样的投入,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应。
 
  2015年,深圳还对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给予专项经费补贴,全年投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奖励经费219万元。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超过1万场
 
  广东潮剧院的潮剧折子戏、《流动的旋律》单簧管萨克斯管专场音乐会、阳光曲艺团的曲艺专场……最近在深圳市文化馆影剧场举行的“周末剧场”精彩纷呈,让众多市民与打工者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周末剧场”是深圳“周末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07年开始,深圳全面推出包括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剧场、周末讲座、周末电影、周末沙龙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全市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公共图书馆、剧院剧场倾力参与,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式与载体,在每个周末为深圳市民奉献丰盛的文化大餐。
 
  据统计,2015年,深圳共举办周末公益文化品牌活动178场,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只是深圳文化惠民工程当中的一环。目前,深圳文化惠民工程已经打造出一个个文化品牌,它们贴近市民生活,提升市民文化品位,让城市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外来青工文体节、鹏城金秋社区艺术节、文艺志愿服务惠民工程……2015年,依托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深圳文化惠民便民活动深入推进,全年组织策划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超过1万场,放映公益电影超过1.7万场,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市民身边。


责任编辑:b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