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郭美美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慈善丑闻,让传统官方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大白于天下,导致这些机构公信力大减。当时,不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民间慈善组织上,呼吁“慈善归于民间”。
然而事实表明,被寄予厚望的民间慈善组织似乎也难过“金钱关”。如广西的王某不仅利用分配善款的机会诱奸女生,还常常克扣善款,中饱私囊。广西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学生本来应该得到5000元助学金,却被王某以“网站运作”的理由截留1000元,而据该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如此,一些捐助者直接打到学生手中的钱,王某都会要求学生返回一部分。
民间慈善组织透明度低并非个例,从善款中抽取提成的做法,违反了它“每笔善款100%到达受助人手中”的承诺,施乐会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抛去“慈善”二字而论,任何与大笔款项打交道、甚至主要就是与钱打交道的组织,缺少财务专业人士都是难以想象的。但为何这种情形在慈善组织尤其是民间慈善组织上会经常出现呢?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慈善是一种爱心行业,有很多人一直在等待着爱心,不会有人因为爱心可能会打折扣而拒绝让爱心献出,这就导致慈善行业鱼龙混杂。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为何慈善机构自己掐断生命线?慈善发展到今天,早已不仅仅是“帮助献爱心”就够了,是需要有效率、有公信力地去进行运营的。在这方面,专业人士的参与必不可少。所以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要避免“一刀切”的问题。
责任编辑:bj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