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难学子之愁 尽脱贫攻坚之责
——甘肃省慈善总会实施“助学兴教”工程综述
慈善公益报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重承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专门嘱托!
●由于受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甘肃贫困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12年时全省有贫困人口596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近40%,86个县中有58个被国家纳入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另外还有17个省定的“插花型”贫困县,扶贫任务十分繁重,脱贫难度非常之大。扶贫开发、一道小康,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共同的时代课题。
●致贫返贫问题根源复杂、成因众多,而教育开支一直是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头号开支。为有效缓解因教致贫返贫问题,近年来,甘肃省慈善总会紧贴省情实际,深入实施和持续推进“助学兴教”工程,全力推进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为甘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阳光助学,帮寒门学子打通入学前“最后一公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致力于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子女义务教育支出约占家庭纯收入的3/5。而大学收费更高,每年学费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等等。这些开支对于一个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而言,是十分沉重的负担。贫困人群中约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开支成为他们家庭的头号开支。
省慈善总会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说:“甘肃省情特殊,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助学兴教在严格落实党的现行政策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补短板、扫盲区,进一步延伸扶持和叠加帮助。所以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方募捐和筹募助学资金,持续推进‘阳光助学’活动,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替困难学子解愁,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阳光助学”活动是省慈善总会携手兰州晨报以及有关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开展的资助甘肃家庭困难高考学子的教育扶贫和慈善公益活动。受助对象的前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的子女中考入二本及以上学校的学生,其中优先考虑考入二本以上学校的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优抚家庭子女。对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子女中首先考虑资助高分学生,由高分向低分推荐。2020年还增加了军烈属子女、见义勇为者子女、因公殉职者子女,在同等条件下确因家庭困难优先考虑的内容。为达到各市州能全覆盖和适度均衡的目的,省慈善总会给各市州名额的分配总体上按照初始建档立卡贫困户占70%、总人口占30%的比重确定。
白银市平川中学2019届毕业生刘菊(化名),7岁丧父,母亲精神二级残疾,爷爷患前列腺癌,奶奶患宫颈癌。天价治疗费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她考上大学无助之时,“阳光助学”活动帮她解了燃眉之急。刘菊接过助学资金感激地说:“慈善为我插上了梦想起航的翅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温暖的记忆埋藏在心底,而后积蓄力量向更加广阔的天空飞翔,将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就读于会宁一中的刘丽(化名)家境十分贫寒,当她2020年接到兰州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之后,交不起学费一度成为她心中难以掩饰的痛。最后,同样是“阳光助学”活动帮她圆了大学梦。在资助金发放仪式上,刘丽代表受助学子发言:“阳光助学活动助我前行,我将不忘初心,刻苦学习,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将来步入社会之后,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传递爱心。”
“阳光助学”活动,对于发挥慈善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和在陇原大地弘扬无私奉献、扶弱济贫、捐资助学、守望相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长远的道德意义。2017年以来,省慈善总会携手兰州晨报及有关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持续推进“阳光助学”活动,先后对1069名寒门学子每人给予5000元资助,帮助他们打通了入学前的“最后一公里”。
慈善兴教,4年累计资助35711名学子圆梦大学
观滴水知沧海,窥一斑见全豹。“阳光助学”活动仅仅只是甘肃“慈善兴教”的一个闪光点。
近年来,省慈善总会同各市州慈善协会以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道,协同奋斗、出资出力,全面深化助学兴教,取得了不可小视的社会效益,帮助3万多个贫困家庭缓解了因教致贫返贫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7至2020年,全省共实施各类助学35711人次,支出助学资金6288.8万元。其中:兰州市先后助学1033人次,支出资金219万元;嘉峪关市先后助学7746人次,支出资金281万元;金昌市先后助学3941人次,支出资金351万元;酒泉市先后助学845人次,支出资金71万元;张掖市先后助学4321人次,支出资金826万元;武威市先后助学313人次,支出资金100万元;白银市先后助学5432人次,支出资金1504万元;天水市先后助学1182人次,支出资金288万元;平凉市先后助学909人次,支出资金360万元;庆阳市先后助学1729人次,支出资金512万元;定西市先后助学1639人次,支出资金351万元;陇南市先后助学110人次,支出资金51万元;甘南州先后助学5445人次,支出资金295万元;临夏州先后助学57人次,支出资金11万元;省慈善总会携手兰州晨报先后实施阳光助学1069人次,支出资金534.5万元。
慈善助学量大面宽、点多线长,唯有坚持精准资助,才能不断增强助学兴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善事办善。针对每年申请资助对象几乎十倍于实际资助对象的实际,省慈善总会会同有关方面,广泛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精细寻访贫困学子,精准实施助学解困。
2019年8月1日,省慈善总会和兰州晨报的同志组成联合寻访组,冒着35℃的高温,深入陇南徽县一家医院寻访贫困学子。之所以到这家医院,是因为贫困学子锁瑞宏(化名)的母亲因子宫肌瘤入院治疗,锁瑞宏不得不前往医院陪护。锁瑞宏的父亲几年前去世,母亲农闲时在县城超市打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经济非常拮据。在当年高考中,锁瑞宏以476分的成绩被天津城建大学录取,正为入学费用发愁。
当锁瑞宏的母亲得知孩子得到资助,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了许多,她无不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慈善总会和兰州晨报,孩子能够顺利上学,我的病也就好一半了。”寻访组一行为病床上的锁母送上鲜花,嘱托她安心养病,并鼓励锁瑞宏进入大学之后再接再厉,今后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寻访组同志对锁瑞宏说:“按照我们的寻访要求,是要到你家去看看的,听到你在医院陪护你母亲的消息,我们决定来医院看看,你很有孝心,现在好好陪护你的母亲,入学后好好学习,力争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你明天更好。”
告别锁瑞宏母子后,寻访组一行人来到康县太石乡何家湾村二社王华霞(化名)家中。在当年的高考中,王华霞考取了583分的成绩,被兰州大学录取。
整洁的小院里洒满阳光,在一块阴凉处,寻访组一行和王华霞坐在小凳上愉快地聊天。经过短暂的交流,很快消除了王华霞的紧张。她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境:父亲是上门女婿,老家在四川南充。今年轮到父亲回老家照料老人,所以他在南充一边打工,一边照料老人的生活。家里只有她、妈妈和生病的姥姥。妈妈守在这边种了四五亩地,生活非常困难和艰辛。
寻访组的同志介绍了阳光助学金的来源,并告诉王华霞:“今年报名的学生有3000多人,你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是可喜可贺的事,希望你到校后继续努力。”告别王家之后,寻访组发现王华霞很快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的话,就像三月的春风,给这个炎热的夏天送来了清凉,我感到非常幸运和幸福,发自内心地感激、感谢、感恩!”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这句名言,激励着甘肃慈善努力让不幸的家庭变得幸福。
通过大海捞针式的寻访贫困学子,广泛深入一线体察实情,促进了慈善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得慈善助学活动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阳光。
据了解,在2020年的助学活动中,他们将申请报名、初选等工作进一步作了改进,由14个市州的慈善协会主动与当地民政、教育、电视台、报纸、新媒体进行协调,经过严格筛选之后,交由省慈善总会和兰州晨报共同成立的审核小组完成实地寻访和最终审核。最终确定资助名单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甘肃省慈善总会公众号上进行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助学活动更加公平公正,确保把有限的助学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以实际行动持续深化教育扶贫。
雪中送炭,慈善助学为寒门学子撑起一片晴空
中国历来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优良传统。穷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懂事比较早,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只有刻苦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然而,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往往金榜题名之日,便是一家犯愁之时。省慈善总会负责同志无不动情地说:“当听到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时,真是发自内心地替他们高兴;但得知他们为学费发愁时,又是特别地揪心!所以,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同时也为陇原大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邵家四年飞出“三凤凰” 的故事,便是慈善助学的一个缩影。“邵传红(化名),乍一看到这个名字感觉好熟悉,再一细看申请书中写的内容,脑子里立刻出现那个整面糊着奖状的土坯墙,想起那几个眉目带笑的阳光女孩,没说的,这样的孩子应该得到资助。”2019年7月19日一早,在审阅报名学子资料时,秦安一中学子邵传红的申请书再次勾起省慈善总会领导挥之不去的一段记忆。
邵传红是秦安县郭嘉镇上川村下洼组人,2019年高考取得508分的成绩,被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录取。2017年的这个时候,同为秦安县一中学子的二姐邵传娣(化名)申请阳光助学金后,省慈善总会工作组在走访学生时曾去过她家,对她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当时,邵家一墙金黄色的奖状吸引了工作组的目光,看着眼前老旧的房屋,工作人员问邵父为何没修新房,对方回答说:“孩子的妈走得早,这些年我尽顾着拉扯孩子,供孩子上学读书,等孩子一个个成才了,再修房也不迟。”工作组得知三姐妹中的大姐邵传香(化名)也是2016年的资助学子时,连连表示:“好事要办好,善事做到底,这次依然要尽力资助”。
对此,邵家三姐妹中的大姐邵传香(化名)感动地说:“我们姐妹仨每一个被大学录取时,都有缘与阳光助学相遇,我们非常珍惜这种缘分,也非常感谢省慈善总会!”
宋乐(化名)出生在甘肃庆阳市宁县盘克镇杏洼村。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自然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家中仅有的3亩薄田,是宋乐一家5口主要的经济来源。父母靠务农养育宋乐姐弟三人,教育与生活的负担本来已经让靠天吃饭的一家人度日维艰。而祸不单行,偏偏宋乐的姐姐又不幸患上白血病,沉重的医疗费用成了压垮一家人的大山。父母只好逐家向亲戚朋友借钱为女儿治病,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的外债。从小目睹父母姐姐被生活与病痛折磨的宋乐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生活上他十分勤俭,能省则省;学习上他百般勤奋,毫不懈怠,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爱心企业和阳光助学资金的支持下,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终于以理科605分的高考成绩圆梦大学,也为自己、为家庭争得了一份未来。
急寒门学子所急、想寒门学子所想、办寒门学子所需、纾寒门学子所困,是甘肃慈善的一贯理念,也是持续推进慈善助学活动的动力所在。“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因贫辍学”,既有力地助推了教育扶贫,同时也为寒门学子实现梦想撑起了一片晴空。
上下联动,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慈善组织紧贴省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创新,从“阳光助学”到“慈善兴教”,由原来个别市州的单打独斗到所有市州的共同行动,慈善助学不断增加了深度、宽度和厚度,形成了全省联动、众人划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生动局面,有效地助推了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资助帮扶一名寒门学子顺利进入大学,就会带动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境遇的改变!白银市慈善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慈善助学、教育扶贫,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据了解,白银市慈善协会慈善育才助学基金及其延伸拓展项目先后资助学生11500多名,累计发放各类助学善款3700多万元,大多寒门学子步入社会后成为有用之才,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
张掖市慈善协会携手当地民政、工会、教育、共青团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持续推进慈善助学兴教。2017年以来开展各类助学活动200多场次,资助各类贫困学生4321人次,累计发放慈善助学资金826万元,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2017年开展“慈善爱心”助学活动,为247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资金60.5万元;开展“民政福彩慈善助学”活动,为60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资金1.8万元。2018开展“慈善爱心”助学活动,为187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资金44.9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入大专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子发放助学资金25.1万元;开展“民政福彩慈善助学”活动,为60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资金18万元。2019年-2020年,先后开展了“慈善圆梦·关爱助学”活动,为424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资金100.3万元;开展“民政福彩慈善助学”活动,为10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资金30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入大专院校的建档立卡家庭学子发放助学资金13.5万元;实施其他相关助学项目,支出资金28.7万元。
会宁县慈善协会将个体救助与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环境结合起来,帮助部分乡村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使农村的孩子享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先后争取到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575.94万元,其中新建和改建大沟厍等6所小学,资金505.05万元;为汉岔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援建电教室,资金21.96万元;为八里湾小学等6所小学安装净水设备20台(套),资金18万元;为10所学校捐赠图书等教育教学用品,资金30.93万元。在个体救助方面,重点救济孤儿、单亲特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户,以及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家庭成员患重病等造成经济陷入困境、无力负担就学费用的学生,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先后用于教育救助的资金高达1606.41万元,救助各学段家庭特困学生6701人次,其中大学生3100人次,高中生1701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900人次。救助采取分层助困的方式,救助资金标准从每人1000元到10000元不等。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用于救助特困大学生的善款在140万元左右,年救助学生在500人左右,救助覆盖面高达当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学生的20%以上。
兰州市城关区有40余名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孤儿,为帮助他们接受教育、完成学业,区慈善协会联合区民政局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立“爱心永恒基金”,设置募捐箱,发动前来登记结婚的新人向“爱心永恒基金”捐款,作为个人美好生活开始的永久纪念。即将结婚的新人们纷纷响应,大家都志愿主动解囊相助,积极奉献爱心。一些爱心企业,如甘肃迅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兰州新通力驾校、北京百生康兰州公司等企业得知情况后,也都先后捐款帮扶孤儿。几年来,区慈善协会利用捐款共帮扶救助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孤儿171人次,支出资金44.7万元。
从“助学”到“治贫” 甘肃慈善一直在行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慈善助学,是甘肃慈善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慈善兴陇原,慈善暖万家”,才是全省各级慈善组织的真实写照和责任担当。可以说,从“慈善助学”到“慈善治贫”,甘肃慈善一直在行动!
慈善是场接力赛。近年来,省慈善总会在继承和发扬历届慈善总会好的工作思路基础上,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聚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时代课题,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特殊功能,广泛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募捐。总会主要负责人带队到浙江中烟集团、甘肃烟草、省福彩中心等有关爱心企业筹集款物,并争取天津市慈善协会、浙江万向集团公司的支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抓帮扶,竭尽全力助扶贫,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新一届省慈善总会自2016年底完成换届以来,始终忠实践行“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兴学助医”的慈善宗旨,紧贴实际对慈善项目进行深度整合,逐步建立起符合省情、富于特色的救助项目体系,使之更加对应弱势群体需求。“慈善水窖”“慈善塘坝”“净水进万家”“慈善助医”“慈善阳光助学”“慈善助孤”“慈善情暖陇原”等项目涵盖了各类弱势群体,使“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求在慈善救助上得到充分体现。
杨俊普(化名)便是“慈善助医”的受益者之一。
家住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某村村民杨俊普,家有贤惠的妻子、慈爱的父母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然而世事难测,杨俊普的一场大病使这个原本和美幸福的家庭陡然坠入深渊。去年初,杨俊普被确诊为脑胶质细胞瘤,其后辗转多地求医,耗尽了仅有的一点家财。妻子一路陪护照料,一家人就此失去经济来源,只能靠微薄的低保金艰辛度日。
为了帮助杨俊普一家渡过难关,甘肃省慈善总会联合爱心企业共同伸出援手,为其筹措了20余万元的手术费、救命钱。当杨俊普握住专程赶来看望的甘肃省慈善总会负责同志的手,不禁泪水纵横,道谢不已。在慈善救助金的支持下,杨俊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成功完成手术,目前身体状况稳定,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他与家人特意制作了“情系弱势群体,心存感恩戴德”与“恩泽江海,情暖贫寒”的锦旗,送给省慈善总会与爱心企业,以表达感激之情。
---四年来,省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4.1191亿元,其中:资金0.6649亿元,物资价值3.4542亿元,主要用于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项工作中。
---四年来,省慈善总会坚持将元旦春节期间筹措、发放慰问款物作为温暖民心、纾解民困的一项重要工程,深入多灾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慈善情暖陇原”活动。累计发放款物价值1026万元,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
---四年来,省慈善总会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的药品援助、医疗救助等项目支持,不断推进医疗救助,先后为100多名先心病儿童成功实施康复手术;对1193名唇腭裂患者成功实施修复手术;对符合条件的7类共860名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开展药品援助工作,发放药品价值3.12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家庭的经济与精神负担。
四年来……
任重道远,慈善助学兴教永远在路上
慈善事业是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有效形式。可以说,扶危济困只有进行时而没有结束时,慈善助学兴教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就甘肃来说,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三保障”问题还需要持续巩固,助学兴教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目前,打赢脱贫攻坚战虽然已基本收官,但要以脱贫摘帽为新的起点,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真正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对于如何发挥慈善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助学兴教,省慈善总会主要负责同志谈了自己的想法:紧紧围绕甘肃“十四五”发展大局,紧乘乡村振兴的时代东风,全面聚焦教育事业发展,积极践行“扶贫济困、赈灾救难、安老助孤、兴学助医”的慈善宗旨,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多方筹集助学资金,因时、因势、因需统筹管理和支出,以实际行动深化助学兴教、助力富民兴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起点、新任务、新担当。
善行陇原,明天必将更好……(甘慈)
已进入第12个年头的甘肃省慈善总会-兰州晨报阳光助学活动,截至目前共募集资金1000余万元,使3000余名陇原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人生出彩。 摄影 赵鑫远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