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泊 伟
“让所有农村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
这绝不只是一句口号,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以前我们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希望。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有理由做到让农村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一起感受教育带来的快乐。
星星之火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进陕西省洛川县南部的石头镇中心幼儿园大一班,随着孩子们的齐声诵唱,两个孩子正在台前随着音乐和诗韵舞蹈。而在大四班,幼儿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练话剧版的《灰姑娘》,7个小矮人憨态可掬,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为了使幼儿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我园特开设每天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该园园长吴俊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就是想让农村的孩子也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浙江上虞金近小学虽然离城市很远、地处偏僻,但这样一所农村小学的风景和韵致让人想不到。童话教育十大景观,让小小的校园充溢着浓浓的文化味道:鱼龙池、童善园等景观各有各的故事和功能;就连校内的小路,也被标注着中国与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的名字;以“小鲤鱼游中国”为线索,在地面上做出地理引导;精致的小园林里,绿藤被人工“形塑”成童话中形态各异的小动物……
“给农民的孩子最优质的教育不能是一句空话”,这是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一生在奋斗目标。何夏寿认为,办好农村教育不光是办好一所学校,学校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旗舰店”,以学校文化带动乡村文化发展。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这几年,我多次到农村学校调研,随着校园安全工程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的推进,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都不遗余力,学校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农村老百姓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政策关怀
党和政府向来重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对农村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城乡教育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及“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民共识后,中国农村教育事业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上都更加为各级政府所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是把城乡义务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突破城乡分割分治的二元制度束缚,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教育要素在系统内、城乡间合理流动,城乡间教育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过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先佐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化也好,城镇化也好,决不意味着消灭农村,也更不意味着以城市教育取代乡村教育。我们特别强调要“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路在脚下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去解决。
教育专家李文峰认为,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随着老教师的退休,教学点将成为教育的盲点,乡村学校谁能继续坚守。乡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优秀教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补充。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育投入不够,师生比设置不合理,真正的激励机制没形成,教师补充新机制还没有建立。
在采访中,李文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用整合课程的思维解决乡村教师课头过多、负担过重的问题。二是要用整合学科教材资源、乡土自然资源以解决乡村文化传承的问题。三是用培养全科师范生的方式解决体育、音乐、美术师资短缺的问题。四是用招录本村或本乡定向师范生的办法解决乡村留不住年轻教师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办好农村教育,是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乡村教育以改革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开创新局面。”
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影响深远,责任重如泰山。为实现亿万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为了中国的未来,这条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bj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