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随着深圳燃气微信公众号推送《七夕,送什么给你心中的男神女神?》这一消息,“幸福书签,让爱传递”微信活动便正式开始了。深圳燃气希望借此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三都支教活动,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8月30日,深圳燃气第13批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即将起航,他们将带着大家的祝福和希望,为山区的孩子送去深圳燃气那一份持久的关爱;他们也将带着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和当地村民一起,挖掘埋藏在山区里的“金子”。
“为期2个月的支教活动,增强了新入职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承恩于心,泽惠于人的企业宗旨。”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离深圳直线距离700多公里,是云贵高原的典型山地县。1995年,深圳燃气就已在此开展对口帮扶活动,2003年起,便有一批又一批来自深圳燃气的员工先后走入三都县扶贫支教。在12年的扶贫支教之路中,深圳燃气将满满的“圳能量”传递至贵州三都,彰显着作为公用事业企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直到今天这一爱心行动仍在持续。据深圳燃气所支教的学校统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逐年增加,形势喜人,越来越多的大山学子考上大学,回报社会,反哺家乡。
带去向上生长的力量
从1995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开展贵州对口帮扶活动,当年深圳燃气捐款30万元用于援建三都县水龙小学,拉开了帮扶三都县的序幕。2003年,深圳燃气再次捐款30万元援建三都县硫铁矿小学,也就在这一年,深圳燃气开始委派员工赴三都县多所学校参加扶贫支教活动,在云贵高原,在神秘水族,在大山深处,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记录了一阙阙关于爱的诗篇。
“坐在颠簸的车子上,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弯,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你会猛然发现,一间间吊脚楼哗的一声映入你的眼里。”2014年支教队员赵林浩这样描述初到三都县硫铁矿小学的情景。就在那简朴以至艰苦的环境中,深圳燃气的新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支教的任务,并在支教的过程中给当地孩子展现大山外世界的精彩,鼓励他们勇敢地追寻,给孩子们带去向上生长的力量。
支教的日子充斥着各种困难需要去克服和解决,来自深圳燃气的员工们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匮乏,而且也要面对教学上的挑战。不少学生存在胆怯、不自信的情况,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不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则特别调皮,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但深燃人以包容和乐观的态度,用持续的付出和奉献,赢得了当地人的肯定与赞赏。
“课堂上,竭尽自己所学和学生们分享,课堂外,激发学生对大山以外世界的憧憬。”支教队员赵薇在支教感言中如此写道,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据了解,从2003年至2014年,深圳燃气已先后委派了228名员工赴贵州三都县参加扶贫支教活动,同时,通过双方互动的方式,邀请当地的基层干部到深圳挂职锻炼,举办夏令营等活动。今年这一爱心行动仍将继续。
传承企业责任文化
扶贫支教是人影响人的事业,帮助别人也是改变自己。作为以“最专业的城市清洁能源供应商”为愿景的大型上市燃气企业,深圳燃气将彰显社会责任贯穿于公司可持续发展之中,在安全、服务、绿色、员工、社会等方面订立了清晰的责任理念和履职机制。多年来深圳燃气坚持在贵州三都县开展扶贫支教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让新入职员工在支教实践中发现自己,激发了一批又一批新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让深圳燃气的企业文化得到不断地传承。
第一次课程备课,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第一次成为代理班主任……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队员们在三都县经历了人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许多第一次。平时一有时间,支教队员们就会积极地与任课老师交流学习,撰写教学计划,认真准备教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安排自己的教学工作。支撑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作为一名深圳燃气员工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去年的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了解到水族姑娘韦彩女家境贫苦,却逆风而立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考取大学。支教队自发募集2700元爱心捐赠,给这位水族姑娘送去了自己的爱心。支教队员在调研活动中发现,学校原有图书室布局不合理,降低了学生对图书室的使用率,于是队员们又主动请缨,担起了图书室改造的重任。
“为期2个月的支教活动,增强了新入职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承恩于心,泽惠于人的企业宗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深圳燃气多年来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传播社会责任的理念,热心参与公益活动,透过贵州三都扶贫支教等行动,让“承恩于心,泽惠于人”的企业宗旨植根于员工心中,让企业的责任文化不断传承。
收获当地人情谊
多年来,来自深圳燃气的支教队员不断走入贵州三都,让山区的孩子沐浴到先进教育的阳光,给孩子们营造了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感受到来自深圳的关怀。这些暂时放下深圳的家人和朋友,远赴贵州三都服务的支教队员,也收获了当地人满满的情谊。
支教队员陈乐乐在支教总结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在与学生临别之际,学生们拿出了他们早已准备好的礼物相送,是几双鞋垫和一个有着集体签名的笔记本。学生说,那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虽然不能算什么,但包含的心意是用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希望老师能永远记住我们”、“时常想起我们”。在陈乐乐看来,也许自己三都支教之行的最大收获,就是一群真诚的孩子的心,一段铭记于心的师生情。
支教队员赵林浩这样记述在贵州三都的支教生活:那一句句老师辛苦了,让我在课上哭了个一塌糊涂;那一个个地瓜,让我的肚子吃得胀胀的;那一篇篇作文,让我看到了你们的生活和理想!
深圳对贵州三都经济技术、人才交流及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对口帮扶,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多年来,深圳燃气对口帮扶贵州三都之路也由最早的“输血式”扶贫逐步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结出累累硕果,捐资援助的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学校成绩不断上升。扶贫支教是一项有利长远的事业,在过往取得的显著成绩基础上,深圳燃气对贵州三都的帮扶行动仍在继续,也期待着更多人加入,将三都支教活动延续下去,将这浓情薪火相承。
采写:南都记者王睦广 通讯员韦逸茗 深圳燃气供图
支教者说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支教队员赵薇
那一句句老师辛苦了,让我在课上哭了个一塌糊涂;那一个个地瓜,让我的肚子吃得胀胀的;那一篇篇作文,让我看到了你们的生活和理想!
—支教队员赵林浩
数说
从1995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开展贵州对口帮扶活动,当年深圳燃气捐款3 0万元用于援建三都县水龙小学,拉开了帮扶三都县的序幕。2003年,深圳燃气再次捐款3 0万元援建三都县硫铁矿小学。
从2003年至2014年,深圳燃气已先后委派了228名员工赴贵州三都县参加扶贫支教活动。
作者:王睦广 韦逸茗 深圳燃气供图
责任编辑:b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