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 琳)扶弱济困、共创和谐,一直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慈善会的宗旨。近年来,该会聚焦帮扶市桥街辖内的困难群体,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所需,精准解决社区“小、急、难”问题,助力社区善治,促使慈善工作从“点”向“面”推进,慈善受惠人群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营造了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了相互帮助、患难扶持的时代新风,慈善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市桥街是番禺中心城区,同时也是老城区,老旧小区管理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番禺区全面推动社区慈善基金工作,市桥街通过前期的培训和对《社区基金管理办法》的解读,认为相比之前传统的慈善模式,社区慈善基金的落脚点更关注于社区的公益项目,是广义的慈善,这与社区治理的目的不谋而合。随后,他们积极推动全街36个村(居)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在区慈善会定向划拨给每一个社区慈善基金3万元启动资金的基础上,还发动辖区内的企业积极参与,为每个村(居)社区慈善基金也配资3万元启动资金,壮大慈善资金池,为开展慈善项目提供充足资源,鼓励各社区慈善基金借助“五社联动”机构,探索社区基层治理工作。
市桥街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工作的总原则是“合理合规,客观高效”,首先要符合《社区基金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资金使用符合各方审计要求,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发挥主体责任,对社区基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其次要关注到社区群众的热点问题,从日常议事协商工作中发掘民生热点,解决民生关切;最后要符合街社区治理的工作方向,街道与各村居形成合力,以点带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困难人群用电安全改造项目可以说是对“五社联动”工作很好的诠释。社区居委、社区企业、专业社工、社区基金、社会组织都充分地参与其中。社工在日常的走访慰问中,发现部分独居老人的住所电线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居委会获悉后,马上联系辖区结对用电企业,通过申请社区基金购买材料,社区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改造。项目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能把“五社联动”工作有效运用,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从传统慈善工作的捐钱捐物转变到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是慈善工作模式的提升。
助力疫情防控、开展社区微改造、为老旧居民楼安装扶手、开展爱心义卖……2020年、2021年,除了困难人群安全用电改造项目外,市桥街内绝大部分社区慈善基金根据各自社区实际问题开展慈善项目,社区慈善基金推动社区治理成效初显。2022年,市桥街党委、政府对辖区内慈善工作的重视提到一个新高度,将社区慈善基金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从募款到使用进行精准部署,通过推进慈善工作从“点”向“面”迈进,助力社区治理工作出新出彩。
善款筹募是慈善工作的源头活水。市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走访企业,成功将市桥街会员单位从35家发展到67家,壮大了慈善力量;从2021年前开展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到“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积极打通从政府到企业、从机构到居民的渠道,再到“99公益日”,精准设计募捐子项目,向社区居民宣传推广社区慈善基金及慈善项目……一系列募捐行动之下,超百万元善款汇入辖区内社区慈善基金。其中,“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市桥街共募集善款72.57万元;“99公益日”活动,市桥街36个村居全部积极参与,募集总金额接近40万元,比上一年将近翻了两番。市桥街桥东社区、怡乐社区的筹款金额分别位列全区第一、第二。
活水润心田,慈善暖社区。对于社区慈善基金工作,市桥街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罗瑞辉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说:随着市桥街36个社区慈善基金携手同行,借助“五社联动”机制,精准解决社区“小、急、难”问题,规范项目流程,严格项目监测,有效提高了受益人群和覆盖范围,切实推进了社区共治共建共享,以慈善温暖和谐社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