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闫占廷)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河南省宁陵县乔楼乡八里曹村最大收获就是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捧回了一块沉甸甸金灿灿的奖牌——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1月20日上午,八里曹村文化广场上分外热闹,灿烂的阳光映照着一张张笑脸,全村群众齐聚这里,晒家训、背村规。“我们吴氏的家训是: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我们张氏的家训是: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琅琅的诵读声,响彻乡村上空。
邵氏的领读人是古稀老人邵启彬。他介绍,邵氏家训是从明朝传承下来的,可谓字字珠玑,意在劝导子孙与人为善、正直做人。村民吴天生特别注重家风传承,他把家训装裱一新,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经常带领全家朗读:“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如今,他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家庭和睦了,村庄和谐了,八里曹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新村”。
精彩的节目一幕连着一幕。接着上场的是25个身穿汉服的孩子,他们齐声背诵《八里曹村规民约》,“核心价值观,时刻铭记心;相互来传颂,利己又利人;孝悌和忠信,由古传至今;遵纪和守法,仍然是良训……”全篇27句540个字,孩子们洪亮的诵读声,犹如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天奎介绍,八里曹村以前是重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村民致富无门,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八里曹村的出路在哪里?2015年4月,村“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最终一致认为:想要改变八里曹村的落后面貌,须先改变八里曹村人的精神面貌。
如何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答案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里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乡贤、孝贤、美德少年等模范典型……
移风易俗,党员干部要做给群众看,要带着群众干。吴天奎嫁女儿,自立规矩:要自立自强,不要高价彩礼、不要轿车、不要婚房的“一要三不要”新型婚恋观,仅收两万元算作彩礼,送给这对新人做创业基金,并参加了全县举行的集体婚礼。
从此,八里曹村的移风易俗推广开来。移风易俗结硕果,文明新风扑面来。2016年,八里曹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修建了景色优美的日月湖,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环境变好了,乡风变正了,村民们都争着比着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该村的移风易俗,既促进了乡风文明,又助力了脱贫攻坚。2018年10月,该村建档立卡户88户271人顺利脱贫“摘帽”。
乡风好,产业兴;民风淳,百姓富。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8年冬,八里曹村引来了南方养殖客商,搭建温棚30余座,养殖鹅鸭10万只,安置36名村民就业,年可获利50余万元。2019年,青年任安伟返乡创业,他带动9户村民搞水蛭养殖,成立了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茬养殖产品上市后,赢利近24万元。2020年春,“创隆服饰”项目在八里曹村的落地,偌大的扶贫车间里,机器嗡嗡,人头攒动,村里的妇女在家门口便可上班挣钱……
和风送暖,阳光正好。八里曹村的村民们昂首阔步,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