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俞明华 本报记者 张迎迎)帮扶对象们今年的收成如何?老马家就靠电瓶车送货来得及吗?……浙江海盐县秦山街道党员宋涛是街道慈善分会秘书长,自从2019年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成立之后,他心里一直记挂着他们,近几个月,他不但义务当起了“代销员”,还当起了“配送员”。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家住杨柳山社区的低保户老马一家五口人,老马和老伴都已年过六旬,他的儿子在十多年前不幸遭遇意外,家中的顶梁柱成了植物人,柔弱的儿媳没被打垮,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家中孙子就要上初中,一家人日夜劳作,辛苦支撑着这个家,全家的生活来源主要指望田里的收获。
今年,老马家靠着慈善精准帮扶基地下发的种子、肥料、农药,结合地理条件,种植了大批的西瓜和小甜瓜。7月初迎来了大丰收,然而面对丰收的瓜果,老马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丰收中来,忧在无处可售。
宋涛看到老马的儿媳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卖瓜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帮助他们宣传:“贫困户种在海涂上的西瓜和小瓜,新鲜采摘,品质好、水分足、甜甜甜,西瓜2元一斤,小瓜5斤20元,10斤40元,需要的朋友赶紧预定,县城送货上门。”宋涛没想到的是,这样手指点点,随手一发,来买瓜的人还挺多。
“我要4个西瓜,请帮忙送到我家。”“我要2个10斤的小瓜。”……一时间,大批客户纷纷开始预订,老马一家沉浸在喜悦中,每天都忙着瓜果的采摘和包装。而细心的宋涛意识到,这么多的订单,这么远的配送距离,每天只能靠电瓶车来回的老马一家能做好配送工作吗?于是,宋涛当起了老马家的“配送员”,每天下班便去老马家帮忙选瓜、打包、装货,再为客户们送上门。
从7月13日开始到目前,宋涛一直坚持既当“代销员”,又当“配送员”,帮助老马家解决了瓜果滞销的问题,也为老马家带去了收益,最高的一天收益达到1000多元。
这是宋涛参与帮扶工作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宋涛所在的秦山街道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成立于2019年11月,该基地通过传、帮、带实现“授人以渔”,今年1-7月,基地帮扶取得了初步成效,帮扶收益达7万多元。
在街道慈善精准帮扶基地的建设和运作中,宋涛作为街道慈善分会的秘书长,总是尽心尽力、一心为民,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要是帮扶对象有困难,他们都会联系宋涛,宋涛也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协调解决。毛豆成熟上市的时候,有贫困户的193斤毛豆没人来收,宋涛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忙联系了慈善精准帮扶基地的负责人宋晓华收购毛豆,还开车前往贫困户家,将毛豆装上车运送到了收购地。
贴时间,贴精力,贴油钱,宋涛这样的“三贴”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群众。宋涛个人却觉得帮助贫困农户脱贫是他分内之事。“看见贫困农户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我辛苦点累点都值得。”宋涛说。
责任编辑:csgyb2